工业通风期末复习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1、气溶胶: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系统。粉尘是指在空气中浮游的固体微粒。
2、气溶胶按性质分类:a 灰尘 b 烟 c 雾 d 烟雾
3、有害物对人体的危害途径:1)呼吸道 2)皮肤 3)消化道。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粉尘的性质、粒径大小和进入人体的粉尘量。
有害气体和蒸气对人体的危害可以分为刺激性、麻醉性、腐蚀性和窒息性几种。
4、危害程度的决定因素:① 有害物毒性的大小;② 有害物浓度的大小;③ 有害物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④ 车间的气象条件以及人的劳动强度、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等。
有害物进入人体形成的毒性作用的表达式为:
式中:k——某种可观察到的毒性作用; c——有害物的浓度;
t——有害物对机体的作用时间; a—— 有害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最低浓度。
5、尘化作用:使尘粒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
一次尘化作用型式:① 剪切压缩造成的尘化作用;② 诱导空气造成的尘化作用;
③ 综合性的尘化作用;④ 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作用;
二次尘化作用的气流主要有车间内的自然风气流、机械通风气流、惯性物诱导气流、冷热气流对流等
进行除尘系统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密闭装置,使一次尘化气流和二次尘化气流隔开,避免颗粒物传播
6、工业有害物在车间内的传播机理:
尘粒的受力:重力、机械力(惯性力)、分子扩散力和气流带动尘粒运动的力。
细小的粉尘本身没有独立运动的能力,一次尘化作用给予粉尘的能力不足以使粉尘扩散飞扬,它只会造成局部地点的空气污染。造成粉尘进一步扩散,污染车间空气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气流(横向气流)。除尘设计中尽量采用密闭装置,使一次尘化气流和二次尘化气流隔开,避免颗粒物传播。
7、污染物浓度及换算
1)污染蒸气和气体的浓度表示方法: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质量浓度(Y):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毫克数,mg/m3
体积浓度(C):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毫升数,mL/m3
1 mL/m3=1ppm(百万分率符号ppm)
1ppm表示空气中某种污染蒸气或气体的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一。
标况下质量浓度与体积浓度的换算关系式:
式中:Y—污染气体的质量浓度,mg/m3 M—有害气体的摩尔质量,g/mol
C—污染气体的体积浓度,mL/m3或ppm
2)含尘浓度(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表示方法:质量浓度和颗粒浓度。
质量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颗粒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粉尘的颗粒数。
在工业通风中一般采用质量浓度,颗粒浓度主要用于洁净车间。
人的冷热感觉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周围物体表面温度(客观性指标)和人的心理因素(主观性指标)等因素有关
9、防治工业有害物的综合措施(P10)
(1)、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有害物的产生
(2)、采用通风措施控制有害物
(3)、个人防护
(4)建立严格的检查管理制度
第二章
1、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类型:
① 按通风作用范围: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
局部排风:在有害物产生地点直接将其捕集,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
(需要风量小,效果好,设计时优先考虑)
全面排风:对整个车间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把整个车间的有害物浓度稀释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② 按通风动力: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
机械通风:依靠风机造成的压力使空气流动。
2、局部通风的组成
局部排风系统系统组成:① 局部排风罩 ② 风管 ③ 净化设备 ④ 风机。
局部排风罩:捕集有害物 风管:连接各种设备和部件
净化设备:除尘和有害气体净化 风机:提供动力
(净化设备分除尘器和污染气体净化装置两类。风机通常放在净化设备后面)
局部送风系统类型:系统式和分散式。
用 途:向个别的局部工作地点送风,在局部地点造成良 好的空气环境。
适用场合:面积很大,操作人员较少的生产车间。
3、全面通风效果:由通风量和通风气流的组织决定。
全面通风按对有害物控制机理不同分:稀释通风、单向流通风、均匀流通风、置换通风。
确定全面通风换气量的基本原理:风量平衡原理和污染物质量平衡原理,即总进入质量和总排出质量相等;热平衡原理,即总进入能量、总排出能量、车间蓄能或散能的能量平衡。风量平衡因进排风空气温度不同,注意采用质量风量表示;当温度差相差不大时,可以采用体积风量表示。对于热平衡,严格讲气相要按进、排风的焓值进行算,当气相中的水蒸气未产生相变,可以采用表达显热的气相温度来表示。
室内有害物浓度按指数规律增加或减小,其增减速度取决于(L/Vf)。
换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