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附中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44张PPT).pptx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核心知识点;诫子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B.非志无以成学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至霸上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
D.非复吴下阿蒙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的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A.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B.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例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A项的“之”,结构助词,的;B项的“之”,代词;C项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D项的“之”,动词,到。故选A。文言虚词“之”用法丰富,涉及广泛,在各地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要识记“之”字用法及例句。;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夫”字发起议论,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乙文中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起初推脱,后听从劝说学习,终有所获。
C.甲文讲道理透彻深刻。乙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D.甲文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要求。乙文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项有误。乙文用鲁肃言行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而不是用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故选D。A选项从议论的观点进行考查;B选项则简要概述了《孙权劝学》的故事情节;C选项分析了两文的写作特色。本题既考查了文章大意,又从写作特色入手,结合《诫子书》议论的特点,考查了议论文的论证过程。;5.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与长子受之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有删节)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ɡǔ):搅乱,扰乱。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
(3)然今遣汝者:______________
(4)则吾犹可望: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D.恐/汝在家/汩于俗务;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