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海南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pptx

发布:2025-05-07约3.63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言文阅读;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效果,重点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要求,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在基础知识,如生字词的字音、字形的准确读写,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重点语句的翻译及对文章基本内容和情感的体会。;1.考查文言文中的字音。

2.考查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若有错字、别字,则该小题不给分。

3.考查文言文中重点语句的翻译。

评分标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

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思想内容的把握。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1.对课文的生字注音要多读熟背,尤其是注释中的注音更要熟记

于心。

2.熟读课文,熟记课本中的注释。对重点语句的解释要做到脱口

而出。

3.对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和多义词等要多加注意。

4.翻译句子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联系上下文,字字落实。碰到省略句要补充完整,碰到倒装句要调整语序。既要保持原句型,又要符合现代汉语表述的规范。;5.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把握文章的中心。

6.善于联系现实生活,谈感受,说意义,古为今用。

7.熟练阅读课内文言文的同时应重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其中应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为主。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例1】(2024·海南)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

题目。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吾始至琼州,环视天水,横无际涯,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①中,孰不在岛者?覆②水于地,芥③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时,水涸,蚁径去,见其友,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顷刻间,竟化险为夷?念此可以一笑。

(苏轼《试笔自书》,有删改)

【注释】①大瀛(yínɡ)海:范围最广大的海。②覆:倒。③芥:

小草。;1.借助《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古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2.阅读两文,分别概括苏轼是如何调整心态的。;【例2】(2023·海南)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

今有城,东西攻不能取①,南北攻不能取,四方岂无顺时乘②之者耶?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备具,财谷多积,豪士一谋者也。若城下③池浅守弱,则取之矣。由是观之,天官④时日,不若人事也。

(选自《尉缭子·天官》)

【注释】①取:战胜,夺取。②乘:凭借,利用。③下:低。④天官:天文。;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夫环而攻之(fū)

B.亲戚畔之(pàn)

C.四方岂无顺时乘之者耶(shènɡ)

D.则取之矣(yí);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

A.转动 B.回旋 C.围,环绕

(2)委而去之_____

A.顺从 B.放弃 C.托付,交付

(3)兵器备具_____

A.详细 B.陈设 C.具备,完备

(4)豪士一谋者也_____

A.谋划 B.咨询 C.会合,相接;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例3】(2022·海南)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