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信息系统建设规划.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共32页 第五章 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 在对系统进行建设开发之前,应该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考虑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管理要素的配合关系,对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做出事前规划,使之相互衔接,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发展目标。 1.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 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就是要: 在企业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考虑企业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结构关系,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务和主要内容。 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六个阶段: 1.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对计算机还很不了解,引入少数的计算机主要起到宣传、启蒙的作用,人们对它的兴趣也只是由于新鲜,注重学习技术,不求实际的效益。 2.扩散阶段 此时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一些初期尝试的成功,使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开始产生了实际的、基于自身工作需要的兴趣。这个阶段,计算机的作用主要还是用于学习和培训,真正用于管理的尚属少数。学习及普及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的工作。 诺兰认为,该模型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规律,各阶段是不可超越的。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时机 应选择集成阶段。 不大可能跳跃。 如果过早,人们对信息系统缺乏认识,无法理解和接受总体规划的内容。 如果过晚,则子系统之间的集成费用过高,造成投资的浪费。 有一定的应用基础和经验的企业,进行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2、关键成功要素法 (CSF) 关键成功要素法CSF是哈佛大学扎尼教授于1970年提出的分析方法。 借助这种方法,人们可以对企业成功的终点因素进行辨识,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 所谓的关键要素,就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 关键要素是企业IT支持最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投资最先予以保证、质量要求最高的环节。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20世纪70年代,由IBM提出。 BSP的基本出发点是: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 图5-6 BSP即“自上而下”进行系统规划,“自下而上”付诸实施。 BSP有助于企业对潜在的应用子系统进行识别和正确划分。 BSP是一种包括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的全面系统规划方法。 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内容是进行初步调查,综合考察企业和环境状况,信息处理状况和问题,建立新系统的资源的状况,以及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的支持程度等情况。 明确原系统存在的问题、新系统的目标与范围,对系统的执行性规划进行审定和可行性分析,初步评价解决问题的几种设想和方案,对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管理系统而提出建议。 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 1.“开发”方式 2.“购买”方式 3.“外包”方式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1.结构化方法 2.生命周期法 3.原型法 4.面向对象方法 5.基于构件的开发 20.诺兰模型中管理焦点的转折点是( ) A.数据资源到集成 B.数据资源到控制 C.信息技术到数据资源 D.数据资源到成熟 21.要求企业开发能力高,而且企业内部开发费用大的开发方式是( ) A.自行开发 B.购买软件 C.委托开发 D.合作开发 10.在选择系统开发方法时,不适合使用原型法的情况是( ) A.用户需求模糊不清 B.管理体制不够稳定 C.使用范围变化较大 D.缺乏开发支撑工具 11.包括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的系统方法是( ) A.战略集合转移法 B.关键成功要素法 C.企业系统规划法 D.信息系统规划法 22.为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目前较好的开发方法是( ) A.生命周期法 B.面向对象方法 C.原型法 D.结构化分析方法 9.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中,系统模型的基本单元是( ) A.数据 B.对象 C.实体 D.类 10.用购买应用软件产品方式开发系统的主要风险是( ) A.开发费用较高 B.开发周期较长 C.实施费用较高 D.可靠性比较低 11.在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中,主要分析( ) A.经济、技术、操作方面的可行性 B.经济、技术、人员方面的可行性 C.经济、技术、进度方面的可行性 D.经济、技术、运行方面的可行性 14.在诺兰模型中,数据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包括( ) A.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B.控制、集成、数据管理 C.初始、普及、控制 D.普及、控制、数据管理 15.系统规划的经济可行性主要是指( ) A.系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