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2T 385-2014 农业清洁生产 地膜使用与回收技术规范.docx
B05
DB1302
唐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1302/T385—2014
农业清洁生产地膜使用与回收技术规范
2014-11-25发布 2014-12-25实施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02/TXXXX
DB1302/TXXXX—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唐山市农牧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丽丽、张贺凤、赵海涛、王田妹、南男、李恩元、赵国玉、乔晗、史海涛、张艳明、李静伟、陈立军、部许伟、周彦成、马晨曦。
农业清洁生产地膜使用与回收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清洁生产中的地膜覆盖、残地膜回收、残地膜再生利用等。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清洁生产中地膜的使用与回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DB13/T398.7-1999 旱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农业清洁生产
既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又可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
残地膜
农艺要求需要清除的存留于地表及土壤中的地膜。
地膜覆盖
选膜
地膜应符合GB13735的规定。
覆膜时间
根据播种期和土壤墒情适时覆膜。春季不同作物按播种期提前7d~10d覆膜。
覆盖方式
根据作物种类、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不同,选择适宜的地膜覆盖方式。见附录A。
田间管理
地膜覆盖田间管理应符合DB13/T398.7-1999中第9章要求。水浇地地膜覆盖的田间管理根据不同覆盖方式可选用膜下滴灌、膜下暗灌、微喷,沟灌,亦随水追肥,追施冲施肥。
根据不同作物种类、不同覆盖方式,适时揭膜,减少残留便于回收。
残地膜回收
残地膜田间回收
残地膜回收时间
农作物春播前或地膜覆盖作物收获清茬后,并对不同作物大力推广适时摘膜回收。
残地膜回收方式
人工回收
此方法适合地膜覆盖面积较少的种植区域。作物收获清茬后或播种前,沿地膜侧人工开沟,使压在土壤中的地膜完全暴露,然后从田头沿覆膜方向进行人工撤膜。
机械回收
此方法适合土地平整或覆膜面积相对较大的地区。在作物收清茬获后或播种前,利用滚筒式、弹齿式等适宜的残膜回收机械,沿覆膜方向进行机械残膜捡拾。
人机结合回收
在机械回收后残膜量较多的农田,人工进行二次捡拾回收。
残地膜回收处理
残地膜分捡
将回收的地膜进行分捡,剔除杂草、根须、石块等杂质。
残地膜的贮存
贮存场所应为封闭或半封闭型设施,应有防雨、防晒、防晒、防渗、防尘、防扬散和防火措施。
包装和运输
废塑料运输前应进行包装,或用封闭的交通工具运输,不得裸露运输残地膜。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包装完好,无残地膜遗洒。不得超高、超宽、超载运输残地膜,宜采用密闭集装箱或带有压缩装置的厢式货车运输。
残地膜再生利用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回收地膜进行再生利用,残地膜再生加工企业宜在地膜集中使用区域建立回收站点。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地膜覆盖方式汇总表
覆盖方式
技术要点
适用作物
回收要求
平畦覆盖
畦面平,有畦埂,畦宽1.00m~1.65m,畦长依地块而定。播种或定植前将地膜平覆畦面,四周用土压紧。或是短期内临时性覆盖。
适用于葱头、大蒜以及高秧支架的蔬菜,小麦、棉花等农作物、果林苗木扦插。
外界温度适宜并增湿保温要求不严可揭膜回收;扦插苗木生根发芽成活后可揭膜回收。
高垄覆盖
畦面呈垄状,垄底宽50cm~85cm,垄面宽30cm~50cm,垄高10cm~15cm。地膜覆盖于垄面上,垄距50cm~70cm。
适用于甘兰、莴笋、甜椒、花椰菜。
甜椒可5月底前揭膜其他作物收获后及时回收地膜。
高畦覆盖
畦面为平顶,高出地平面10cm~15cm,畦宽1.00m~1.65m。地膜平覆在高畦的面上。一般种植高秧支架的蔬菜。
适用于瓜类、豆类、茄果类以及粮、棉作物。
茄果类在果实膨大期和棉花出花期气温25℃以上时,可揭膜回收;瓜类茎蔓70cm~80cm可陆续揭膜
沟畦覆盖
早春将畦做成50cm左右宽的沟,沟深15cm~20cm,把育成的苗定植在沟内,然后在沟上覆盖地膜,当幼苗生长顶着地膜时,在苗的顶部将地膜割成十字,称为割口放风。晚霜过后,苗自破口处伸出膜外生长,待苗长高时再把地膜纵向划破,使其落地,
适用于甘兰、花椰菜、莴笋、菜豆、甜椒、番茄、黄瓜等蔬菜,也可提早播种西瓜、甜瓜等瓜类及粮
晚霜过后秧苗长出膜后,陆续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