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市多浪农业清洁生产地膜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阿克苏市多浪农业清洁生产地膜
回收利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项目建议书)
单 位:阿克苏市多浪滴管带制造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 阿克苏市哈拉塔勒镇工业园区
日 期:2013年3月3日
总论
1、項目概述
1.1項目名称
阿克苏市多浪农田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
1.2承办单位
阿克苏市多浪滴灌带制造有限公司
1.3承办单位及法人代表
艾孜孜.艾力 联系电话1.4項目建设期限
2013年3月-----2014年10月
1.5建设地点
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28个行政村、6个农场。
1.6項目示范规模 20万亩
1.7承办企业基本概况:
阿克苏市多浪节水滴灌带制造有限公司,位于阿克苏喀拉塔勒镇产业园区(阿塔公路53公里处),核实企业固定资产500余万元。现有髙效滴灌带生产线4条,PE管材生产线1条,废膜回收造粒机2套,废膜清洗粉碎机1套,占地面积40亩。目前年生产滴灌带供应12万亩地,产品销往阿克苏地区及附近各农、牧团场,年产值达100万元.
1.8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为能力建设和示范工程二部分:
1.8.1能力建设:试验调查及组织管理等。计划宣传培训2 万人次,做到项目宣传到位率100%,技术指导全覆盖;进一步做好残膜回收机械的研究、不同厚度地膜回收效果试验、田间残膜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等试验,常年进行残膜量田间监测,通过试验与推广集成一套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措施,从源头上解决残膜回收难的问题;强化项目组织管理,认真组织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工作。
1.8.2示范工程
在示范乡镇建立16个残膜回收点,配备灭火器、防水袋等消 防设备。大力开展宣传引导,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发动项目区农户民积极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对项目区20万亩农田废旧地膜全部回 收,并将回收的废旧地膜交售到残膜回收点,对其给予一定的补 贴。建立示范区20万亩,通过机械作业及人工捡拾实现残膜回收与分离,积极开展残膜回收加工再利用。
1.1.9项目资金来源及筹措
项目总投资35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280万元,占总投资 80%,申请自治区无偿补助70万元,占总投资20%。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地膜覆盖技术自90年代开始在我市大面积推广使用。由于其 技术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同时可降低冰雹、干旱、风沙、及温差等自然灾害给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等显著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为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农用地膜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在土壤内可存在200-400年,存留的农用膜破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最终导 致作物难以发芽出苗,作物减产,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民的收入受到极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以及清洁生产理念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残膜污染已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阿克苏市主要农作物为棉花,也是地膜使用面积最大的作物。随着棉花种植年 限的增加,连续铺膜年限越长,地膜残留量越多,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也就越大。阿克苏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广使用地膜以来,棉花、瓜菜、玉米等作物的产量、效益明显提高,生产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由于地膜使用量和面积的逐年增加,残留在土壤的地膜对耕地土壤结构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从而严重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对 农作物的生长危害。
近年来,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在18万亩以上,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超过900吨,耕地亩残膜量平均为3. 5公斤左右。由于过量使用地膜,致使大量废旧农膜不能及时收回,造成土壤严重汚染和作物减产,因而,废旧农膜回收清理已到了刻不容缓波地步。
2.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2.1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阿克苏市已把残膜回收工作列入农业重点工作。每年春、秋 季播种前由市农业局牵头组织对各乡镇场的地膜回收工作进行督促 落实,确保残膜回收工作不留死角。
2. 2. 2是全面治理白色污染的需要
为治理白色污染全面推广使用残膜回收机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残膜回收机2500台架,对购买残膜回收机械的农户每台给予 900元补贴。通过科技宣传及行政手段,组织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回收残膜,农户也都认识到了地膜对土地产生的严重危害性,也能主动的去回收残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市“白色 污染”的危害。
2.2.3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目前农牧民人均收入仅通过农业发展,增速缓慢,且始终改变不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限性,发展回收残膜加工滴灌带生产既能帮助农民尽快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