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讲解.ppt

发布:2017-01-15约8.95千字共8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孔隆教育 孔隆教育 朗读课文 翻译课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思考、讨论 文言积累 临表涕零。 遗 以遗陛下 光先帝遗德 为 俱为一体 为忠善者 论 付有司论其刑赏 与臣论此事 无 无兴德之言 事无大小  行 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行阵和睦  益 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而 而中道崩殂 计日而待 优劣得所。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深入不毛 于 引申拓展 作业: 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1 广开言路 2 赏罚分明 3、4、5 亲贤远佞 一 6 叙述经历,表忠诚 7 创业艰难,激励后主 二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三 寓情于议 寓情于叙 抒发感情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小结: 晓 之 以 理 动 之 以 情 形势分析提出建议 追述身世 表明忠贞 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东吴 收二川:诸葛亮收复的蜀国两处根据地:东川、西川 北拒:北拒曹魏 七擒:七擒孟获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五太原:诸葛亮出征时病死的地方 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死时,点燃了四十九盏长明灯,祭神灵以求延续阳寿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诸葛亮年谱 公元181年: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 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 复丞相职位。 50岁:蜀建兴8年。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颌。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 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诸葛亮殿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过厅对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诸葛亮殿对联 岳飞书出师表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复兴汉朝,回到旧日的都城。 兵,武器。甲,装备 但愿 洛阳 勉励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