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二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发布:2018-05-07约3.53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______________转移到其他地区。 第二讲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原生产地 区域 生产成本 销售市场 产业转移实质上就是寻找最优区位,通过区域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投入——产出比,最终取得更高的利润。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往往是具有____________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1)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高,推动企业家向_______转移产业。 (2)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______________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用来吸引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充足、高素质 国外 投资环境 4.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___________的调整,原生产地___________、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饱和 国际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 国家政策 用地紧张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___________调整。 2.促进区域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区域_____________。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____________。 产业结构 产业分工与合作 地理环境 空间分布 一、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产业转移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和区域两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目的相同但原因或影响因素并非也相同,具体现象应该具体分析。 1.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1)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地价便宜,劳动力廉价,市场广阔。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是利用其发达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 2.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产业转移发生于国家内部,主要是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另外还有的是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方面是国际产业转移所不具有的,如广东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向粤北、粤西、粤南地区转移,就是为了使广东省整体经济均衡发展。 1.(2011·海南高考)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2)题。 (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解析】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较低,但劳动力资源充足而廉价,且地价较低,因此国外汽车公司最先转移来的是有关汽车组装的生产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汽车厂家急于进入我国这个庞大的汽车市场,因此其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国内,主要是为了争夺市场,占领市场。 【答案】 (1)D (2)B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2.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图,据此回答(1)~(2)题。 (1)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的因素可能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廉价劳动力 C.接近消费市场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2)下列关于该类工业转移带来的主要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短期内可能导致移出地大量民工失业 B.会给移入区带来环境污染 C.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 D.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解析】 第(1)题,从三大地区划分图中,可知A为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成本高,C为西部经济地带,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廉价,棉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应选择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地区布局。第(2)题,棉纺织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可以有效地安置西部地区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减少民工的外出量,促进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对于东部地区来说,有利于产业升级,民工不会失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