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课时跟踪训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表是二战后日本工业结构调整表。读表,回答1~3题。
调整阶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主导产业 轻工业 重化工业 高科技工业 重点部门 纺织、食品 钢铁、金属加工、机械、炼油、石油 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生物工程、新材料、人工智能 年份 1955 1980
1.分析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我们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变化,由轻工业到重化工业,再到高科技工业
B.主导产业经过调整后不断升级,创新产业代替传统产业
C.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是本国的资源日益减少
D.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因是利用新的主导产业推动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伴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出现轻工业、重化工业转移到其他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日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B.有利于转入国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
C.有利于转入国提高产业水平,防止环境污染
D.有利于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3.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会给投资对象国,同时也会给日本经济带来好处。下列选项不属于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本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是( )
A.造成国内经济要素价位升高,例如劳动力成本提高、内部交易成本提高、地价提高等,不利于吸引外资
B.产业转移也要向海外进行投资,使得本国资金有一定的短缺
C.产业转移会引起国内失业人口增多,造成市场萎缩
D.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题,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产业转移也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产业由耗能大、耗资源多的企业升级为高科技工业。第2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对于发达国家把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产业转移常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产业转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第3题,伴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引起国内失业人口的增加。同时产业转移也伴随着资金的转移,造成本国资金的短缺,但从长远看,产业转移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1.C 2.C 3.D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的该产品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少的趋势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5.产品的生命周期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产业转移线路可能是:甲国—乙国—丙国
B.该产业转移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D.该产业转移主要反映了资本转移
解析:第4题,第一阶段丙国主要以出口为主,但国内也有需求,并不是全部出口,选项A错误;进入第二阶段,丙国由出口为主变成进口为主,说明原有的优势降低,需要进行产业升级,从而导致产业转移到乙国,但丙国的技术水平更高,排除选项B。每一个国家都会经历优势丧失、产业转移的过程,甲国也不例外,选项C错误。D项,该产品的三个阶段的转移,促使不同的地区进行产业升级,也反映了各国家技术水平的差异。第5题,结合三个阶段的产业转移,可以得出产业转移的线路是由丙国转移至乙国再转移至甲国,A项错误。由于电子产品和矿产资源无关,主要反映了技术水平的转移,排除B、D项。
答案:4.D 5.C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6~7题。
投 资地 区 招 商门 槛 土 地价 格 平 均
工 资 环 保门 槛 苏 南某 市 5 000万元 100万元左右 3 000元左右 要求高 苏 北某 市 1 000万元 20万元左右 1 000元左右 要求较低
6.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7.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6题,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可知,苏南地区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