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状况与防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非洲猪瘟的流行状况与防控
CONTENTS
目录
非洲猪瘟病原特点
非洲猪瘟防控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从急性、亚急性到慢性不等,以高热、皮肤发绀、全身脏器广泛性出血、呼吸障碍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
迄今唯一的虫媒DNA病毒
基因组庞大,呈线性双链DNA,大小约170~190kb,编码150多种病毒蛋白,超过一半功能未知
怕热、怕强酸强碱。在血液、粪便和组织中可长期存活,冻肉中存活数年至数十年,未熟肉品、腌肉、泔水中可长时间存活。
有效消毒剂
用 途
2%-3%次氯酸钠
饮用水、污水
碘化合物
车辆、用具
1%-2%氢氧化钠或3%邻苯基酚
猪舍、场地、车辆
卫可(过硫酸氢钾三盐复合物等)
广谱消毒剂
发病猪、带毒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是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染源,野猪以及钝缘蜱属软蜱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接触或采食ASFV污染的物品而经口传播或通过昆虫吸血传播,短距离内可经空气传播,污染的饲料、泔水、车辆、器具及衣物亦可间接传播本病。
家畜中非洲猪瘟的宿主范围仅限于猪,各种品种和日龄的猪以及改良野猪都可感染。
根据编码病毒衣壳蛋白P72的B646L基因,可将非洲猪瘟病毒分为24个与地域相关的基因型。
我国发生的非瘟病毒属于基因II型。其流行于非洲东南部,2007 年传至格鲁吉亚,并扩散到俄罗斯联邦和东欧地区,已在高加索地区定殖;2017 年,向东长距离跨越式传播至俄罗斯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
目前非洲猪瘟主要在非洲、欧洲及亚洲三个大洲、20个国家流行,2018年全球共发生疫情4000余起;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到2019年2月24日,我国共爆发110起非洲猪瘟疫情。
根据毒力,非洲猪瘟病毒可分为3个主要的类型:高毒力毒株、中等毒力毒株和低毒力毒株
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形式从特急型到无症状
高毒力的毒株引发特急型和急型症状,中等毒力的毒株引发急型和亚急性的症状
严重的肺水肿所致气管泡沫
胃肠淋巴结出血
肾出血
肾脏皮质上的淤点
脾肿大
死亡的野猪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不产生典型的中和抗体,目前本病无有效疫苗,所以对发病猪或疑似猪应尽早彻底扑杀
对于无ASFV国家 应当具有防疫非洲猪瘟的意识,严格控制非洲猪瘟从境外传入
对于正在爆发ASFV国家 尽快划定感染区和受威胁区,扑杀感染动物,妥善处理感染性尸体及材料,彻底清洁消毒,进行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感染区猪只流动,避免健康猪和软蜱接触
对于存在ASFV国家 主要避免家猪和野猪等动物与软蜱接触
让人担心的是,中国跟俄罗斯有很多相同之处
俄罗斯非洲猪瘟防控总体上不太成功,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疫病防控体系相对薄弱,监测系统不完善,导致疫情应对相对滞后
疫情发现、确诊和处置不及时,导致疫情扩散
现代养猪业相对落后,散养户较多,加大防控难度
虽然实行扑杀政策,但补偿不到位,造成农场主不配合(隐瞒疫情和私自处置情况),增加了防控难度。
流动兽医临床团队网络体系的建立
对所有猪场进行血清学调查
提高饲养场及饲养设施的卫生水平
剔除所有ASF暴发点,对所有ASFV携带者进行扑杀,消灭所有感染群
对猪群的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
西班牙用了30年时间成功清除ASF
生猪养殖量大
生物安全条件差
生猪跨区域调运
缺乏有效疫苗
多种传播途径
存在野生宿主
俄罗斯疫情持续存在
国际交流频繁
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
处置了≠控制了(杀猪≠灭病),其它可能解除的工具等
深埋≈埋雷(尸体深埋+消毒剂? )
不能光盯猪(还有车、人、料、物、粪污、病料.. )
疾病有效防控、维护正常生产、保障供给
不表面文章,不忽视细节
ASF进入野猪群的后果:欧洲目前已无法消灭ASF
ASF进入蜱虫:像蜱疫源地-非洲一样,养猪无望
1. 严把海关、口岸、边境站等关口,严格禁止猪及其制品的进入。严堵并禁止走私行为。
2. 严格检测饲料、血浆粉、骨粉等饲用品带毒。
3. 严格禁止泔水养猪。
4. 严格进行人员、车辆、用品等的消毒工作。
5. 对猪场的死猪一头不漏的进行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
6. 对猪场内的粪尿、污水进行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
7. 对猪场外的粪尿、污水、土壤进行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如发现阳性,立即按农业部非洲猪瘟应急预案关于疫点扑灭的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8. 对屠宰场的生猪、产品、加工场地、污水、冷库等进行严格的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确保屠宰场非洲猪瘟病毒阴性。
9. 对超市和卖猪肉点的柜台、冷库、冷柜的猪肉及卖肉场地与工具进行严格的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确保其阴性。
从养猪场、屠宰场、卖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