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脓性中耳炎及耳源性并发症().ppt

发布:2016-09-11约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脓性中耳炎及耳源性并发症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and otogenic complication ) 耳源性并发症 相关的解剖知识 中耳包括: 鼓室(tympanic cavity) 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 鼓窦(tympanic antrum) 乳突(mastoid process) 四部分 (一)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似一竖立的小火柴盒,分为内,外,前,后,顶,底六个壁。 外壁:鼓膜(tympanic bembrane) 内壁:鼓岬(promontore),蜗底所在。 圆窗(round window) 位于鼓岬的后下方 卵圆窗(oval window) 位于鼓岬的后上方。 前壁:颈动脉壁,下部与颈动脉相隔,上部上方为 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下方为咽鼓管鼓室口。 后壁: 乳突壁,其上方有鼓窦入口。 上壁: 鼓室盖或天盖(tegmen tympanic),与颅中窝大 脑颞叶相隔。 下壁: 颈静脉壁,有一薄骨板与颈静脉球分隔。 (二)咽鼓管 (pharyngotympanic tube) 咽鼓管 为沟通鼓室和鼻咽的管道。咽口位于鼻咽 外侧壁,距下鼻甲后端1公分左右。在张 口,吞咽,呵欠,歌唱时咽口开放,以调节鼓 室气压,保持鼓室内外压力平衡。 功能:通气,引流,(纤毛上皮运动方向朝向鼻 咽部,使鼓室的分泌物得以排除。) 特点:成人咽鼓管的鼓室口约高于咽口2—2,5公 分,越向内越狭窄。儿童咽鼓管短,宽, 平,直,故鼻咽部感染易经此口传入鼓室。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 化脓性炎症。 (一)病因及感染途径 1 咽鼓管途径 最常见。 2 外耳道-鼓膜途径 3 血行感染 极少见。 (二)症状 一:全身症状 鼓膜穿孔前较明显,可有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婴幼儿尤其明显,可有高热,惊厥,甚至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穿孔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减轻。 二:耳痛 穿孔前耳痛明显,尤其是婴幼儿,哭闹不安。一但鼓膜穿孔,脓液流出,疼痛顿减。 三:耳鸣及听力减退 可有搏动性耳鸣,听力略有减退,呈传导性耳聋。 四:耳漏 穿孔后脓液流出。 (三)检查 一:耳镜检查 早期松弛部或锤骨柄充血,以后弥漫性充血,有渗出时鼓膜向外膨出,隆起部位往往容易穿孔。穿孔部位多在紧张部。 二: 触诊 乳突部可有压痛。 三: 听力检查 传导性聋。 四:血像 白细胞及中性可升高,穿孔后可恢复正常。 (四)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检查,诊断不难。 (五)治疗 1: 全身用药 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再继续治疗数日停药。 2: 局部治疗 1)鼓膜穿孔前,2%石炭酸甘油滴耳。 2)鼓膜穿孔后,抗生素滴耳液。 3)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 4)鼓膜切开术:对全身症状较重,局部引流不畅,或经治疗无明显好转者,可施行此术。 3: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咽部的慢性炎症。 (六)预后 若治疗及时,引流通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治疗不当或病情严重者,可遗留鼓膜穿孔,或转变为慢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 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病变侵及中耳黏膜,骨膜,骨质。 特点:鼓膜穿孔,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听力 下降。严重可致颅内外并发症。 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 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比较 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比较 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比较 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四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otogenic complication) 由于中耳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向周围扩散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统称为“耳源性并发症”。 最重要和最危险的是颅内并发症。 (一)病因和感染扩散途径 耳源性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脓液引流不畅; 骨质破坏严重,身体抵抗力下降,抗生素应用不当; 致病菌毒力强或具有抗药性等。 感染途径: 1 通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