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9 变异、育种和进化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思维拓展 自交与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 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杂合子连续自交时,尽管基因频率不变,但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纯合子的频率不断增大,杂合子的频率不断减小。 自由交配指各种基因型的个体随机交配。在种群非常大、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均不变。 -*-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换算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2015课标全国Ⅰ理综)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通过生物变异和孟德尔分离定律考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于基因型只有Aa的果蝇种群而言,A基因频率和a基因频率相等,即A=a=0.5。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0.52,Aa的基因型频率=2×0.5×0.5,aa的基因型频率=0.52,其数量比为1∶2∶1。A基因频率和a基因频率不变,均为0.5。(2)由(1)的计算可知,理论上第一代果蝇AA∶Aa∶aa=1∶2∶1,若AA∶Aa∶aa=0∶2∶1,则是A基因纯合致死所致。第一代再自由交配(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3、2/3),第二代中AA∶Aa∶aa=0∶2×1/3×2/3∶(2/3)2,即Aa∶aa =1∶1。 答案 解析 关闭 (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 -*-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2)忽视“种群足够大、无突变、无迁入和迁出、无自然选择(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生活力应相同)、随机交配”等遗传平衡的条件,错误使用遗传平衡定律。 (3)在种群内各种基因型的频率未达到遗传平衡时,就运用达到遗传平衡后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改变”的结论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1.(2015福建福州期末质检)有人将欧洲家兔带到某小岛上,几百年之后小岛上的这些兔子后代不能与欧洲家兔杂交产生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的环境对这两个种群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B.地理环境决定了两个种群产生不同的变异 C.由于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较大的差异 D.两个种群已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不同的环境对这两个种群的变异进行了不同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异逐渐增大,最终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A、C、D三项正确;种群本来就存在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起到选择作用,B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2.(2015山东枣庄期中)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由图分析可知: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隔离,A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项正确;①~⑥表示物质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项错误;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不一定形成两个新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3.(2015河南焦作期中)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