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习题[精心整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习题
1.苯巴比妥钠连续应用产生耐受性的主要原因是()
A.再分布于脂肪组织
B.排泄加快
C.被假性胆碱酯酶破坏
D.被单胺氧化酶破坏
E.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
2.地西泮的催眠作用机制主要是()
A.抑制特异性感觉传入通路
B.抑制特异性感觉传入通路的侧支传导冲动至网状结构
C.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D.抑制大脑皮层及边缘系统
E.增强中枢GABA能神经的抑制效应
3.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使其快速排泄,应()
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E.以上都不对
4.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比较,前者没有哪一项作用()
A.镇静.催眠
B.抗焦虑
C.麻醉
D.抗惊厥
E.抗癫痫
5.左旋多巴与下列哪一药物合用治疗震颤麻痹可增强疗效?()
A.卡比多巴
B.Vit.B6
C.氯丙嗪
D.山茛菪碱
E.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6.氯丙嗪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A.抗精神病作用
B.镇静作用
C.催吐作用
D.退热降温作用
E.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7.关于氯丙嗪,哪项描述不正确()
A.可阻断α受体,引起血压下降
B.可阻断M受体,引起视力模糊
C.可用于晕动病之呕吐
D.配合物理降温方法,不但能降低发热者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
E.可用于治疗精神病
8.氯丙嗪引起的急性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其机制主要是()
A.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的DA受体
B.阻断中脑-皮层通路的DA受体
C.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A受体
D.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DA受体
E.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9.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合理的处理措施是()
A.用多巴胺
B.用左旋多巴
C.用阿托品
D.减量,用苯海索
E.用毒扁豆碱
10.在何种情况下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最强?()
A.阿司匹林加氯丙嗪
B.哌替啶加氯丙嗪
C.苯巴比妥加氯丙嗪
D.异丙嗪加氯丙嗪
E.物理降温加氯丙嗪
11.心源性哮喘可选用()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吗啡
12.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的原因是()
A.镇痛作用强
B.对胃肠道有解痉作用
C.无成瘾
D.成瘾性及抑制呼吸作用较吗啡弱
E.作用维持时间长
13.吗啡的镇痛作用原理可能是()
A.激活阿片受体
B.阻断阿片受体
C.抑制疼痛中枢
D.阻断上行激活系统
E.阻断a受体
14.吗啡不具有以下哪一作用()
A.体内C02潴留
B.镇痛
C.镇咳
D.呼吸抑制
E.松驰支气管平滑肌
15.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于()
A.诊断未明的急腹症
B.分娩止痛
C.颅脑外伤的疼痛
D.其它药物无效的急性锐痛
E.用于授乳妇女的止痛
16.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
A.镇痛.镇静.催眠.呼吸抑制.止吐
B.镇痛.镇静.镇咳.缩瞳.致吐
C.镇痛.镇静.镇咳.呼吸兴奋作用
D.镇痛.镇静.止吐.呼吸抑制作用
E.镇痛.镇静.扩瞳.呼吸抑制作用
17.阿司匹林发挥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和机理是()
A.在外周防止炎症时PG的合成
B.在中枢抑制PG的合成
C.在中枢激活吗啡受体
D.在外周抑制感觉神经未梢
18.无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
A.阿斯匹林
B.保泰松
C.对乙酰氨基酚
D.吲哚美辛
E.布洛芬
19.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理是()
A.直接对抗血小板聚集
B.抑制环加氧酶的活性,减少血小板中TXA2生成
C.加强维生素K的作用
D.降低凝血酶活性
E.抑制血管壁PG合成酶,使PGI2生成减少
20.应用阿斯匹林,病人不易耐受的常见不良反应是()
A.凝血障碍
B.过敏反应
C.水杨酸钠反应
D.胃肠道反应
E.心血管损害
21.小剂量阿斯匹林用于预防心肌梗塞的机制是()
A.抑制丘脑下部PG合成
B.抑制周围组织PG合成
C.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防止血小板聚集
D.增加血小板TXA2合成,防止血小板聚集
E.增加前列环素PGI2合成
22.不属于阿斯匹林的不良反应是()
A.胃肠道反应
B.溶血性贫血
C.凝血障碍
D.过敏反应
E.水杨酸反应
23.地西泮的作用机制是
A.不通过受体,直接抑制中枢
B.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增加GABA与GABA受体的亲和力
C.作用于GABA受体,增强体内抑制性递质的作用
D.诱导生成一种新蛋白质而起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4.地西泮不用于
A.焦虑症或焦虑性失眠
B.麻醉前给药
C.高热惊厥
D.癫痫持续状态
E.诱导麻醉
25.巴比妥类中毒时,对病人最危险的是
A.呼吸麻痹
B.心跳停止
C.深度昏迷
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