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阶段检测二详细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质量阶段检测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相对性的是( )
A.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及时排出细胞
B.病毒、病菌等病原体能侵入细胞
C.细胞能吸收其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D.细胞能分泌一些分泌物
解析:选B 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当然,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可能进入;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2.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通过的途径是 ( )
A.相互接触 B.吞噬
C.内吞 D.胞间连丝
解析:选D 高等植物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胞间连丝,胞间连丝就好比是一个安全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高等植物细胞间就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交流信息的。
3.在玉米培养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的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了,但对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阴离子( )
A.妨碍了ATP的形成 B.抑制了主动运输
C.与氯离子的载体相同 D.抑制了细胞呼吸
解析:选C 由题干可知该种阴离子没有影响细胞呼吸提供能量,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因此氯离子的吸收减少与载体有关。
4.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不含有DNA。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率与O2浓度关系的是( )
解析:选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DNA,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K+进入该细胞的速率与O2浓度无关。
5.图中Ⅰ~Ⅳ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图中均为主动运输
B.在图Ⅱ和图Ⅲ中为主动运输,在图Ⅰ和图Ⅳ中为被动运输
C.在图Ⅰ、Ⅱ和Ⅳ中为渗透作用
D.在图Ⅲ中为主动运输,而在图Ⅰ、Ⅱ、Ⅳ中为被动运输
解析:选D 由图示信息可知,图Ⅰ表示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图Ⅱ表示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经过蛋白质通道完成,不消耗能量;图Ⅳ表示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因此Ⅰ、Ⅱ、Ⅳ都属于被动运输。图Ⅲ表示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并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呼吸强度为0时,水稻不吸收K+
B.氧浓度大小与细胞吸收甘油无关
C.白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D.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
解析:选D K+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当呼吸强度为0时,没有能量供应,水稻不能吸收K+。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氧浓度无关。白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属于胞吞,需消耗能量。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
7.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以判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B.甲图中随着细胞外物质浓度的降低,运输速率会变慢
C.甲图中箭头表示当细胞外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物质只能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扩散
D.乙图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只受物质浓度的影响
解析:选C 甲图中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所以可以判断此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只受膜两侧浓度差的影响,浓度差越大运输速度越快,反之越慢,自由扩散的运输速率与浓度差成正比。在自由扩散过程中,其实两个方向的跨膜运输都存在,只是由“外→内”大于由“内→外”,不能将图中的“→”理解为在物质跨膜时只由“外→内”。
8.(天津高考)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1 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 L 是细胞壁,M 是液泡,N 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解析:选A 图中的 N 是外界的蔗糖溶液,不是细胞质,A 错误;在清水中,细胞会通过吸水使质壁分离的细胞复原,B 正确;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两者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差异,C 正确;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还没成熟,不具有大型液泡,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D 正确。
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ATP与分解ATP的酶相同
B.酶只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D.酶在0 ℃左右时空间结构保持稳定
解析:选D ATP的合成和分解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需要不同的酶来催化。酶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发挥催化作用。低温能使酶的活性降低,但并不破坏酶的结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