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算量基础及基本构件的钢筋平法识图与计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筋算量基础及基本构件的钢筋平法识图与计算 林枫 * 第一部分 钢筋的基本计算规则 1、钢筋的分类和基本表示方法 2、保护层厚度(理论) 3、弯钩增加长度(理论) 4、搭接长度L1E(理论) 5、锚固长度LaE(理论) 6、钢筋算量的通用公式(基于以上理论参数) 二、砼保护层厚度 概念:混凝土保护层,是指从受力主筋的外边缘至构件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小保护层厚应符合设计图纸中要求。 设计规范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三、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1、含义——钢筋弯钩增加长度是指为增加钢筋和混凝土的握裹力,在钢筋端部作弯钩时,弯钩相对于钢筋平直部分外包尺寸增加的长度。2、弯钩形式——弯钩弯曲的角度常有90°、135°和180°三种。一般地,Ⅰ级钢筋端部按带180°弯钩考虑,若无特别的图示说明,Ⅱ级钢筋端部按不带弯钩考虑。直钢筋钩头弯后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为钢筋直径的3倍(3d);(注意在抗震规范中,对与一级钢筋的分布钢筋的弯钩没有具体规定,只对一级钢筋受力主筋和箍筋的弯钩增加长度做了具体规定。具体看图纸) 搭接长度L1E在平法图集中的规定 在03G101新图集中规定 抗震LlE=ζLaE 非抗震Ll=ζLa??? ζ—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时取值1.2 ,50%时取值1.4,,100%时取值1.6??? 注:1、当直径不同的钢筋搭接时,Ll、LlE按直径较小的钢筋计算; 2、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300mm; 五、钢筋的锚固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能够可靠地结合,实现 共同工作的材料特点,主要一点就是它们之 间存在粘结力。很显然,钢筋深入混凝土的 长度愈长。粘结效果越好。钢筋的锚固长度 是指一个构件的钢筋深入另一个构件内的长 度。其目的是防止钢筋被拔出。 锚固长度分为:最小锚固长度La,和抗震 锚固长度Lae。 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还有其他算法,按平法规定构件的计算规则 第二部分 常见结构构件的钢筋计算以及平法表示 谁是谁的支座? KZ1所需要计算的钢筋工程量有哪些? 柱筋计算(按由下至上的顺序) 柱根(柱子生根的地方)的确定03G101-1 P41(GB50010-2002 P178) 柱基础插筋构造 柱基础层钢筋计算04G101-3 P32 基础插筋构造示意图 -1层柱纵筋计算 1层柱纵筋计算 中间层柱纵筋计算 顶层柱纵筋构造 顶层柱纵筋构造 顶层柱纵筋计算 顶层中柱主筋长度 顶层柱纵筋计算——边柱 基础箍筋根数计算基础内的箍筋主要目的是防止插筋松散,不承力。 1层箍筋根数计算 中间层箍筋根数计算 顶层箍筋根数计算 注意 箍筋的加密区,里面可以参考非连接区段的长度。梁节点内,以及梁上下区域的非连接区段长度要加密。(注意箍筋布置的50mm的起始距离,考虑混凝土浇筑的最大粒径) 2 梁的平法表示和钢筋计算 框架梁的架立筋说明 1.首先要说明的是架立筋是当梁采用四肢箍(及以上)时,为了固定箍筋而设置在(采用二肢箍时是没有的)梁上排中部的构造筋,当有支座负筋时,它与支座负筋相搭接150mm。其次要注意,梁上排的角筋应该是通长筋 箍筋施工图(四肢箍) 平面注写方式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标注说明 上图集中标注: KL2(2A)中KL2为梁名称,2A表示两跨有一端悬臂; Ф8@100/200(2)表示箍筋是一级钢直径是8加密区间 距为100非加密区为200,肢数为2; 2Φ25表示2根二级、直径是25的通长筋;G4Φ10表示四 根一级、直径是10的腰筋; (-0.100)表示梁顶标高; 原位标注: 2Φ25+2Φ22表示该处钢筋总信息为2根直径是25的加上2根直径是22的。 6Φ25 4/2表示6根钢筋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 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 梁 上部通长钢筋(示意图) 上部通长钢筋(施工图) 梁 梁 梁 端支座负筋(示意图) 端支座负筋(施工图) 端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取大值)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梁 梁 架立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现在软件中是150mm) 平法中规定,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取150mm 腰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