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邓志平,湖南省娄底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 电话邮箱:dengzhiping118@ QQ:1285452639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总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60% )+ 平时成绩(20%)+实践教学成绩(20%) 一、问题:今天我们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吗? 金融危机与马克思 设问?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不同角度的不同回答:P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发展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19世纪30至40年代,欧洲各国接连爆发的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的斗争事实表明: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 自然科学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三)马、恩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唯物史观形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剩余价值学说成熟。 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和1880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形成。 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哲学的创新 第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政治经济学的创新 第一,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 第二,第一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即阶级关系; 第三,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3、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创新 (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 (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 (2)沙皇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开辟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的辩证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特征P14 第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P15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它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体现。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公开声明了自己的阶级性,它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和其它社会理论的本质区别。 无产阶级承担着伟大历史使命——摆脱剥削和压迫,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共产主义。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P16 (四)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小结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二)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要在理论上掌握马克思主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