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pptx

发布:2025-04-05约8.35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答辩人:XXX1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

共识形成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团队发起,通过中国心肺康复护理联盟专业委员会、武汉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组织,选取全国18所医院的5名医学专家、36名护理专家和1名康复治疗师共同完成。护理团队成员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对关键知情人访谈的基础上,根据爆发性心肌炎疾病特点,制定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初稿,设计专家函询表,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和专家会议,结合客观证据和专家意见,对共识初稿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专家共识。本《共识》应与《成人爆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联合使用,以全面理解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治疗规范和护理要点2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

《共识》适用范围形成临床护理实践方案。指导临床护理路径。制定护理实践评价标准。规范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提供临床护理培训参考。3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

定义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临床上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一般持续3~5d,主要以病毒侵袭和复制对心肌造成损害为主。亚急性期:以免疫反应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少数患者进入慢性期,表现为慢性持续性及突发加重的炎症活动,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纤维和心脏扩大。4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

定义爆发性心肌炎:经药物和机械支持治疗后的院内病死率高达40%~80%。是指急骤发作且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和心力衰竭,在组织学和病理学上与普通心肌炎比较没有特征性差别,主要是一项临床诊断。FM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5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

病因感染自身免疫力毒素/药物毒性病毒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包括肠道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导致心肌损伤的机制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和免疫损伤,异常的免疫系统激活、过度的巨噬细胞极化和再组织器官中聚集所致的间接损伤是导致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6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

临床主要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平时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疾病的青壮年多见,冬春季多发,病情变化十分迅速,患者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并可能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心功能指标异常,是暴发性心肌炎最为显著的表现,也是病情危重程度的指征。7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

临床主要症状1、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热、乏力、不思饮食、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及腹泻等症状,表现个体差异较大。2、心肌受损表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3、血流动力学障碍:部分患者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出现肺循环淤血或休克表现,少数发生晕厥或猝死。4、其他组织器官受累表现: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包括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及呼吸系统受累等,可导致患者全身情况急剧恶化。5、体征:部分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出现低血压,严重时测不出;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相符。还可出现各种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严重时危及生命,心界通常不大,可有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音明显低钝等心脏相关体征,出现休克、灌注减低和其他器官功能异常体征。8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

临床治疗原则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氧疗及采用预防感染、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抗休克和预防急性左心衰,抗心律失常,补充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早期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足量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神经氨酸酶抑制等抗病毒治疗,是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药物治疗的核心。生命支持治疗:通过生命支持治疗使心脏得到休息,在系统治疗情况下恢复心脏功能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和救治的中心环节,包括循环支持、呼吸支持和肾脏替代治疗三个方面。9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

早期评估于动态监测评估监测内容建议意识状态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心率、心律、血压(有创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持续监测呼吸功能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持续观察;动脉血气分析,早期每4~6小时/次心功能指标c-Tni、BNP/BNP-pro、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根据病情动态观察体温监测腋温、肛温、四肢皮温及颜色改变,每4小时1次容量管理入量(静脉输液量、输血量、肠道摄入量)、出量(留置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引流量、呕吐量、汗液等),每小时/次心理和睡眠评估心理和睡眠状态,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保证良好睡眠10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

静脉治疗和用药护理1、全身肝素化前协助医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保证2条以上静脉通道。2、合理安全输液顺序,优先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药物。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