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检查表.xls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heet3
Sheet2
Sheet1
附件4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检查表
工程名称:
序号
有关要求
执行情况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检查内容
一
组织实施《通病预防措施》总体情况。
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时,
落实《通病预防措施》要求的情况
组织执行《通病预防措施》情况
参与审查《通病预防措施》
专项施工方案情况
二
核查施工图
设计文件
监理规划、
实施细则
专项施工
方 案
监理日志
监理旁站
监理通知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时,认真核查施
图设计文件是否落实《通病预防措施》的要求。
工程主体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通
病预防措施》的要求编制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查批准。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方案未审批合格的,不得进入主体施工。
按照《通病预防措施》的相关要求编制
监理规划、实施细则,并具有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
监理日志中有关于通病治理内容的
详实内容
有关于通病治理内容的帝站记录,记录
详实、可靠。
对违反通病治理的情况发现监理通知,
并对相关内容有及时复查 。
三
施工单位
质
量
行
为
质
量
行
为
专项施工
方 案
质量通病防
治宣贯资料
设置该工程通病预防的具体措施和构造图说情况。
马凳的制作及搁置
线管预埋
板厚及
保护层控制
现浇混凝土板裂缝、
板厚控制
优先选用长条马凳。搁置时按排连续放置,排间距不大于800mm,边排距端部边缘不应大于200mm,支撑件应置于板底钢筋以上,不得直接搁置于模板上。
现浇板内电气及智能等线管应避免交叉和过度集中布置。住宅工程楼板宜双层双向布置钢筋,应采用板分离式配筋时,设置钢筋网片。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标示。
端部无搁置的板面钢筋应设置横向搁置钢筋。
填充墙砌体
裂缝的预防
后塞口砌筑
组砌及排版
小墙垛处理
措 施
开槽处理
措 施
砌体拉结
措 施
外围护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应增设构造
或采取其它可靠拉接措施。
填充墙砌至梁底、板底时,后塞口应
至少隔14天后方可补砌挤紧,起头收尾均应用预制混凝土块抵紧
空心砖填充墙与混凝土相交接处应用
实心配砖排头。
暗埋管线开槽处,应先清理、补槽后,
再增加钢丝网抹灰处理,单边不应小于150mm.
门、窗洞边距框架柱、构造柱或墙
小于200mm时,应设置现浇混凝土门、穿垛,且应按设计配置构造钢筋,并不低于《通病预防措施》要求。
工程主体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
《通病预防措施》的要求编制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查批准。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方案未审批合格的,不得进入主体施工。
楼地面起砂
、空鼓、裂缝的预防
材料要求
表面处理
养护
禁止以结构层或水泥砂浆找平层进
行初装饰验收。找平层应采用水泥混凝土(含细石混凝土)铺设,强度不低于C20,并留设试件。
表面应进行压光收面或压实拉毛处理。
楼地面平面变化处应设置分格缝。
楼地面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期不
少于3天。
顶棚开裂、
脱落的预防
工艺类别
顶棚宜采用免抹灰工艺。
在批腻子前应先进行基层处理,确保基
层平整、干净。
腻子应符合《建筑室内腻子》中耐水型
(N型)的要求。
内墙抹灰、
空鼓、开裂、起砂的预防
超厚处理
措施
不同基体交接
处防开裂措施
不同基体交接处应清理后增设钢丝网
抹灰处理,钢丝网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端部应延伸不少于100mm,且应固定牢实。
混凝土、填充砌体等基层应先进行
界面处理。
抹灰完毕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期
不少于3天
当抹灰总厚度超过35mm时,应采取挂网、掺外加剂等抗裂加强措施。
非烧结砌体材料
防裂措施
脚手架眼、穿墙洞
防渗措施
顶层框架填充墙和高层建筑的外墙采
用非烧结切体等材料时,墙面应满铺钢丝网或钢板网等防裂措施。
不同基体交接处应清理后增设钢丝网
抹灰处理。
外填充墙上不应留设脚手架眼、穿墙
洞等。当确需留设孔洞时,应采取防渗措施
外抹灰空鼓
、开裂及外墙渗
外墙挑板防渗漏
分隔缝的设置
附加防水层的设置
屋
面
渗
漏
的
预
防
基层圆角处理
女儿墙
与室外环境接触
部位的防水措施
突出外墙的挑板、雨棚等嵌入墙体处
应设置同墙厚的翻边,高度不小于120mm,雨棚根部外墙迎水面自雨棚顶面起600mm高度范围内宜做防水处理
外墙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分隔缝
屋面大角、屋面转角及平面刚度变化处
应设置1~2层防水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不小于250mm.
出屋面管道、烟道、透气孔等根部应设
置根部防水附加层,宽度和度度均不小于250mm
天沟、檐沟、檐口泛水等易渗部位应设
置防水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不小于250mm
找平层分格缝处应设置空陠附加层,如
为涂膜附加层必须带有胎体增强材料
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向上设一
道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