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系统动力学前悬架的建模与仿真对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某商务车前悬架运动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并与ADAMS结果比较
一、前悬架系统的简化
前悬架系统可简化成以下一些部件;由于在ADAMS/CAR里建模时,只需建立一边的部件Part,和它对称的部件便会自动生成,所以下面只列出了左边的部件以及那些没有左右对称的部件。
Parts:
gel_lower_control_arm gel_upright ges_subframe gel_upper_strut gel_upper_control_arm gel_lower_strut gel_spindle gel_drive_shaft gel_tripot gel_zhizuo gel_tierod gel_rod gel_anti_roll
简化后的前悬架系统图如下: 系统分类 要求项目 提供参数和模型类型(参考车) 整车 整车整备质量 2170kg 空载质量 2170kg 空载前轴荷 1177Kg 空载后轴荷 993Kg 满载质量 3300kg 满载前轴荷 1442Kg 满载后轴荷 1858kg 轴距 2933mm 前轮距 1745mm 后轮距 1700mm 整车空载质心- X 1342mm 整车空载质心- Y 10.7mm 整车空载质心- Z 293mm 座椅地面连接点(后右) 坐标 整车转动惯量 悬架参数 前悬架 CATIA模型文件 总成(含横向稳定杆) 后悬架 CATIA模型文件 总成 前后悬架硬点坐标(空载状态) mm 含轮心(见附一) 前螺旋弹簧 自由长度 367 前螺旋弹簧 空载长度 267 前螺旋弹簧 刚度 54.8N/mm 后板簧 伸直长度 1368mm 片厚 17mm 片宽 76.2mm 自由弧高 125mm 空载弧高 73mm 满载弧高 51mm 主簧刚度(加紧) 60±4.2/63±4.4 复合刚度 121±8.5/141±9.9 板簧加紧距 110mm 板簧拖距 1235mm 后板簧前衬套 径向刚度 1600N/mm 轴向刚度 630N/mm 扭转刚度 4.0N.m/deg 偏摆刚度 18N.m/deg 后板簧后衬套 径向刚度 2100N/mm 轴向刚度 1300N/mm 扭转刚度 2.1N.m/deg 偏摆刚度 10N.m/deg 前悬架硬点位置:
前悬架(整备状态) 以左侧测量,右侧ZX平面对称(非对称单独列出) 点坐标(整车坐标系) 硬点名称 X Y Z 备注 减振器上安装点 40.269 -644.493 532.198 减振器下端点 9.181 -742.44 -64.81 缓冲块上点 38.858 -648.939 505.096 缓冲块下点 33.495 -665.835 402.111 缓冲块碰撞点 31.813 -671.137 369.799 32.78728 弹簧上安装点 39.217 -647.807 511.995 弹簧下安装点 25.811 -723.674 256.49 下摆臂前安装点 -3.7 -407.5 -207 下摆臂后安装点 422 -436 -192.5 下摆臂外点 -8.198 -811.231 -252.174 副车架前安装点 56.5 -555 10 副车架后安装点 422 -436 -90 稳定杆安装点(左) 271 -350 -159.6 稳定杆连接杆上点 66.274 -661.312 130.981 稳定杆连接杆下点 45.224 -646.798 -157.952 前轮轮心点 1.013 -871.146 -157.5 (整备状态) 前轮安装面中心点 0.829 -927.145 -157.845 前轮接地点 -6.598 -869.061 -491.907 前轮胎静半径340 三、前悬的建模与仿真
1、建模如图附件一
2、转向仿真
方向盘的最大转角为,仿真时车轮在竖直方向没有移动,将方向
-转到,观察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情况。
a、车轮外倾角随转角变法变法曲线如图下
b、主销后倾角随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