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说“木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

发布:2025-04-07约1.03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说‘‘木叶’’林庚学习目标:1、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为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学习过程】1.文章基本结构及理解填空:第1段:提出文章阐述的对象,即“木叶”。第2—3段:区别“树叶”和“木叶”两个词语,指出“木叶”更常见,其关键在“木”字。第4—6段:分析“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一是“落叶的因素”——季节、情感的暗示性;二是“树的颜色”——不同季节颜色的暗示性。2.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本植物的通称。“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会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样,“木”也就给人以落叶、苍白、生硬之感。“树”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能给人以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3.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文中说到的“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木”有怎样不同的意味?①“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②“木叶”是属于风,属于爽朗的晴空,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落木”,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4.第4、5、6段是课文的中心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