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科学家史─道耳吞.PPT

发布:2017-09-14约1.8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222 陳奕安 道耳吞 約翰?道耳吞(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 ,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近代原子論的提出者。 生平 1766年9月6日生於英國坎伯蘭郡伊格斯非爾德的織工家庭。 幼年家貧,只能參加貴格會的學校 受富裕的教師魯賓孫喜歡,允許他閱讀自己的書和期刊 1778年魯賓孫退休,12歲的道爾頓接替他在學校里任教,由於工資微薄,後來他重新務農。 1781年到肯德爾一所自己遠親開辦的學校任教 1785年遠親退休,道爾頓和他哥哥成為學校負責人之一。 1787年3月24日道爾頓記下了第一篇氣象觀測記錄,這成為他以後科學發現的實驗基礎。 後開始進行公開授課以改善經濟情況和提高學聲對綠色敏感的色素。 1803年提出原子說以及倍比定律 晚年 1817年當選曼徹斯特文學與哲學學會會長,一直任職到去世 擔任會長期間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使用原子理論解釋無水鹽溶解時體積不發生變化的現象,率先給出了容量分析法原理的描述 拒絕接受蓋·呂薩克的氣體分體積定律,堅持採用自己的原子量數值而不接受已經被精確測量的數據 反對永斯·貝采利烏斯提出的簡單的化學符號系統。 1844年7月26日寫下了他最後一篇氣象觀測記錄。 7月27日他從床上掉下,服務員發現他已然去世。 道爾頓希望在他死後對他的眼睛進行檢驗,以找出他色盲的原因。 1990年對其保存在皇家學會的一隻眼睛進行DNA檢測,發現他缺少對綠色敏感的色素。為紀念道爾頓,現在他的胸像被安放于曼徹斯 特市政廳的入口處。很多化學家使用道爾頓作為原子量的單位。 道爾頓終生未婚 原子說 物質都是由原子所組成,原子不可再分割。 原子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憑空消失。 各種元素均有其特定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不能互相轉換。 同種原子的質量、大小都相同;不同原子的質量、大小不同。 化學變化是原子重新排列組合的現象。 原子說修正 原子是由更小粒子(中子、電子、質子)構成,並非最小單位。現知構成物質最基本粒子為夸克和電子。 因元素有同位素的存在,故同一元素的原子,質量並非完全相同。 因元素有同量素的存在,故同一質量的原子,未必是同一元素。 同一種原子所組成的元素,因空間排列不同,性質亦不同,會形成同素異形體。 因人工核反應及放射性衰變現象的產生,證明原子在核反應中可再分裂。 在結晶化合物中,常發現晶體有缺陷,意即在晶體中應有原子的地方沒有了原子。在這種化合物中,原子比例常嚴重違背整數化合的規則 原子說 原子說是一解釋物質的本質的理論,說明所有的物質皆由原子構成。道爾頓的原子論是以其在1803年提出的倍比定律為基礎發展而來。儘管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道爾頓的觀點是非常簡潔而有力的,但是由於實驗證據的缺乏和道爾頓表述的不力,這一觀點直到20世紀初才被廣泛接受。 原子說可說是化學史上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原子論為近代化學與生物化學的根基,亦影響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藥學、石油化學的發展。 許多肉眼可見的現象可以原子說解釋,諸如摩擦力、材料科學及半導體理論等。半導體理論為電子學的基礎,尤其重要。 原子說亦用以說明定比定律、倍比定律、質量守恆定律。 倍比定律 若兩元素可以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化合物時,在這些化合物中,當一元素的質量固定,則另一元素的質量成簡單整數比。 舉例而言: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同是碳的氧化物。100克的碳和133克的氧反應以生成一氧化碳,和266克氧反應以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和100克反應生成此二種碳氧化物的氧,其質量比是1:2(133:266),為簡單整數比。 倍比定律 在化學上,倍比定律和定比定律同為化學計量學的基本定律。由道耳吞提出,故又稱道爾吞定律。 此定律說明了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結合形式有兩種以上的化合量。 資料來源 /wiki/%E9%81%93%E8%80%B3%E5%90%9E /w/index.php?title=%E5%8E%9F%E5%AD%90%E8%AB%96variant=zh-tw /graces/%E9%81%93%E8%80%B3%E5%90%9E%E5%8E%9F%E5%AD%90%E8%AA%AA%E8%AA%B2%E6%9C%AC1-1%E8%B3%87%E6%96%99.htm /w/index.php?title=%E5%80%8D%E6%AF%94%E5%AE%9A%E5%BE%8Bvariant=zh-han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