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统计学》第三章 集中量1 20101129110446953.ppt

发布:2017-11-22约小于1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集 中 量;最常用的统计量有三类: 一类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即集中量; 另一类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量,即差异量; 第三类是反映数据的相关程度的量,即相关量。 本章介绍第一类统计量,即集中量。;集中量: 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称为集中量; 用途有二,一是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二是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较。 常用的集中量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各观察值与其算术平均数之差的总和等于零, 即:;二、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又如:某某研究者对实验班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对照班仍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期末进行统一测试,两班学生的成绩如下,试比较两种授课方式产生的效果有何不同?;相比较可以看到,实验班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班;2.频数分布表计算法。当原始数据的数量特别大时,可采用此方法。;再如:某研究者对100名小学生进行智商测试,数据经过整理,结果如下,现要计算这100名学生的平均智商。;解:;第二节 中位数;二、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又如:某某研究者对实验班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对照班仍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期末进行统一测试,两班学生的成绩如下,试比较两种授课方式产生的效果有何不同?;对照班的中位数;?总频数为偶数 例: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99级学生人数=30,为偶数,他们的教育测量学成绩依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结果如下:;又如:某某研究者对实验班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对照班仍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期末进行统一测试,两班学生的成绩如下,试比较两种授课方式产生的效果有何不同?;实验班的中位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