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四.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批判苏联和西方学者诬蔑中国共产党是“舶来品”的论点。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救星,她担负着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先是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再次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并且促进国民政府北伐,打败了北洋军阀,使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共产党的力量也得到了发展壮大。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否则,就会葬送革命。 二、重点和难点: 1.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3.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4.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三、计划课时:3课时 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北洋军阀的统治,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袁世凯及其后的北洋军阀是封建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受极大破坏。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时弊 :辛亥革命后国内还没有民主政治,还是孔家店的思想统治。 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袁世凯政府公开下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严重摧残一度兴起的新文化思想。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国内鬼神之说盛行。 作用和意义 1.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2.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 3.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场前所未有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怀疑和保留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明显地暴露出来。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三、 中国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毛泽东: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师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 “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 局限性 1、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 3、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的偏向。 蔡元培对北大进行的重要改革: 第一,提倡学术研究。 第二,展开百家争鸣。 第三,对学生的政治活动,不予严格干涉。 第四,中外教员,一视同仁。 上述改革,特别是文科的改革,使新文化运动获得了一个有力的据点,使《新青年》团结了更多的新文化人,使学生有了接受新思潮和参加政治活动的机会。 这一方针有明显的局限性。 “兼容并包”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概括,表现了蔡元培思想上存在的折中、调和的倾向,和在反封建文化斗争中的不彻底性。 (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直接斗争目标: 一是要求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和约签字; 二是要求惩办三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签订二十一条时的外交次长;陆宗舆,签订二十一条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当时的驻日公使)。 爆发原因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发展的两个阶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