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ppt

发布:2025-04-07约7.38千字共8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X潮气量接近生理呼吸频率,即12-20次/分。在ARDS等限制性通气障碍的疾病以较快的f辅以较小的Vt通气,有利于减少克服弹性阻力所做的功和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应根据自主呼吸能力而定:如采用SIMV时,可随着自主呼吸能力的不断加强而逐渐下调SIMV的辅助频率.呼吸频率(f)231通常吸气时间为0.8s-1.2s,吸呼比为1:1.5~1:2COPD:较小I/E,可延长呼气时间,有利于呼气,一般可小于1/2ARDS:适当增大I/E,甚至采用反比通气(I/E>1),使吸气时间延长,有利于改善气体分布和氧合吸呼比(I/E)禁忌证误吸危险性高及气道保护能力差,如昏迷、呕吐、气道分泌物多且排除障碍等;心跳或呼吸停止;面部、颈部和口咽腔创伤、烧伤、畸形或近期手术;上呼吸道梗阻等。0102030401无法配合NPPV者,如紧张、不合作或精神疾病,神志不清者;03严重肺外脏器功能不全,如消化道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05近期食道及上腹部手术。02严重低氧血症;04肠梗阻;相对禁忌证NPPV呼吸机及各配件的功能要求01NPPV的选择03呼气装置的选择02面罩的选择通气模式的选择与参数调节常用NPPV通气模式包括:持续气道正压(CPAP)、压力/容量控制通气(PCV/VCV)、比例辅助通气(PAV)、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常所称双水平正压通气即主要为此种通气模式),其中以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最为常用。如何为患者设定个体化的合理治疗参数十分重要。压力和潮气量过低导致治疗失败,但过高也将导致漏气和不耐受的可能性增加。一般采取适应性调节方式:呼气相压力(EPAP)从2~4cmH2O开始,逐渐上调压力水平,以尽量保证患者每一次吸气动作都能触发呼吸机送气;吸气相压力(IPAP)从4~8cmH2O开始,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上调,直至达到满意的通气水平,或患者可能耐受的最高通气支持水平。1一般生命体征一般状态、神志等2呼吸系统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频率、胸腹活动度、辅助呼吸肌活动、呼吸音、人机协调性等3循环系统心率、血压等4通气参数潮气量、压力、频率、吸气时间、漏气量等5血气和血氧饱和度SpO2、pH、PaCO2、PaO2等6不良反应胃肠胀气、误吸、罩压迫、口鼻咽干燥、鼻面部皮肤压伤、排痰障碍、不耐受、恐惧(幽闭症)、气压伤等如果NPPV有效,在应用NPPV1-2小时后患者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心率以及精神状态均有改善.SpO2是观察NPPV后氧合变化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特别是对于AECOPD患者,更强调控制性氧疗,使SpO2维持在90%左右。1-2小时后进行血气分析是判断NPPV疗效比较确切的指标4-6小时后再次复查血气指标,若仍无改善,则须考虑停止NPPV并改用IPPV。NPPV失败:①病情明显恶化,呼吸困难和血气指标无明显改善;②出现新的症状或并发症,如气胸、误吸、痰液严重潴留且排除障碍等;③患者严重不耐受;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⑤意识状态恶化。对于NPPV有效者何时停机尚无统一标准,临床状况改善,并且病情稳定即可考虑逐渐撤离NPPV。总的来说,NPPV较IPPV使用更为灵活,可根据病情间断使用,也可采用逐渐降低压力支持和/或逐渐延长NPPV停用时间的方法撤离。严重胃肠胀气误吸口鼻咽干燥面罩压迫和鼻面部皮肤损伤排痰障碍恐惧(幽闭症)气压伤常见不良反应有创正压机械通气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PaO2小于50mmHg或PaO2/FiO2<20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伴严重的酸中毒(pH≤7.20)严重的神志障碍(如昏睡、昏迷或谵妄)严重的呼吸窘迫症状(如呼吸频率>40次/分、矛盾呼吸等)或呼吸抑制(如呼吸频率<8次/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气道分泌物多且引流障碍,气道保护功能丧失NPPV治疗失败的严重呼吸衰竭患者AECOPD患者行IPPV时,人工气道应首选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管路连接呼吸机01湿化器02吸气端03呼气端04至病人05图1:呼吸机管路连接基本图示06积水杯07高压空气08高压氧气09废气口10积水杯11无折叠

通畅

无扭曲

紧密

积水杯位置处于最低点”常用的通气模式包括辅助控制模式(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也可试用一些新型通气模式,如比例辅助通气(PAV)等。其中SIMV+PSV和PSV临床最为常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ynchronizedin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