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系统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doc

发布:2018-01-28约2.4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系统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徐斌 (福建省老年医院心内科 福建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 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情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在干预后抑郁、焦虑情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 系统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267-01 随着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尤其是患者在患病后容易对疾病产生恐惧悲观等负性情绪,被动地接受治疗,严重地影响了治疗疗效。本文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护理对比,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1]。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各3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8~76,平均年龄(60.9plusmn;2.4)。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 1.2.2干预组冠心病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方法基础上加上以下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由于有许多高危因素都会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其了解关于关于冠心病的诱因、症状以及掌握一些自我保健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高危因素的影响,冠心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疾病的突发危险[2]。(2)心理辅导:临床上发现,几乎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会对自身病情产生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甚至整天忧心忡忡,心神不定,情绪低落,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病情加重,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每个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给予耐心的心理辅导,稳定患者的情绪,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的疑虑,让患者了解到积极的治疗对于病情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使患者自觉积极地接受治疗和护理。(3)舒适的住院环境: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紧张的情绪。保持环境的干净和安静,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避免闲杂人等随意出入病房,安静的治疗环境同样有助于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4)良好的工作态度: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让患者对其产生信任,同时由于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由于情绪比较激动急躁,易怒,而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该从语言表达和情绪上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避免与患者产生冲突,理解患者的痛苦,用自己的耐心平和的态度去感染患者,耐心地护理患者。(5)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已经有比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可以遵照医嘱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情绪,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信心[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技数资料用平均数plusmn;标准差 (xplusmn;S)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当Plt;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冠心病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所缓解,而观察组的情绪稳定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比较表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生活自理能力 对照组 30 14 9 12 观察组 30 4 3 25 3 讨论 据2010年中国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超过40%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在所有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根据研究分析发现,人的坏情绪如抑郁、愤怒、悲伤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而反过来冠心病患者又常常因为自身的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