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给幻灯片添加动画效果说课稿.doc

发布:2017-05-02约1.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5 第7课《添加动画效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添加动画效果》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7课的内容。Powerpoint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能够将图片、文字等制作成动画。虽然它不是专业的动画制作软件,但它也可以制作出简单的自定义动画。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及体会在演示文稿中适当设置一些动画,可以增添不少效果,使演示文稿更精彩。 二、学生分析 该课时的学习对象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PowerPoint软件等。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浓、积极性高。这些都为该课时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时安排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本课内容较多,在教学中宜精讲多练,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练习。 四、教学准备 教师用:PowerPoint课件。 学生用:本课用到的素材,放在相应文件夹里,供学生自主选择。 五、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安排,学生的现有的认知能力,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熟悉自定义动画的作用和目的 2、过程与方法 恰当使用自定义动画,熟练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整体规划,体会和谐之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能够熟练给幻灯片添加各种动画效果。 七、教法、学法阐述 1、讲解法:演示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手段之一。它通过教师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同时伴以精炼的讲解,帮助同学们快速理解和掌握操作步骤,教学重、难点。使得教学更加有效,使得课堂信息容量更大。 2、主探究: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自主探究,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探索中陶冶情操,在不断探索中学会学习。 3、协作学习:在目前大班化的教学环境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协作学习,互帮互助,互评互助的方式,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使教学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八、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帮助学生理清创作思路,分解任务为:添加自定义动画、调整动画属性、更改“动作路径”动画的方向与距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培养“先规划,后制作”的创作习惯,而不是机械地按照课本依葫芦画瓢。同时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找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动画属性的调整,让学生明白这样调整能起到什么效果?使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为后期作品评价提出评价依据。 2、破重点,实现目标 本课的重难点任务在为对象添加自定义动画以及调整动画的属性,对此知识点采取的方法是: 演示讲解、尝试操作、探究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直观地、快速地将添加自定义动画的操作过程传递给学生,再由学生尝试完成。在讲解中引导学生根据窗口提示,大胆尝试不同的自定义效果,鼓励学生作品具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一味地复制老师的操作。在学生掌握了添加自定义动画这一知识点后,教师通过对比展示提出疑问,如何更改动画的属性启发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课本内容,自主探究,进一步挖掘自定义动画属性的设置,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3、探究学习,拓展延伸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掌握情况有选择地试着完成一个或者全部完成两项作品的自定义动画的设置。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自主交流,互相协作,共同进步,体验探究和交流的乐趣,不断激发求知欲。 4、交流欣赏,自评互评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本课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互评:邻近或小组内同学互相欣赏,指出优缺点,加以改正。将发言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评议,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评价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自评:设计自评表,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为表中的人脸添加表情。这种趣味性的评价更贴进学生心理,使学生心情愉悦,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发现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差。 5、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通过总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完成教学。信息技术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鼓励学生课后试着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将自己的学习生活,自己成长历程的精彩瞬间等制作成“演示文稿”,和大家共同分享。 2013年5月7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