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学校建设项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项目提要
1.1 项目名称
建设项目
1.2 承单位
1.3 建设地点
1.4 建设性质
新建
1.5 建设内容
项目拟规划用地亩(合约2)建设,总建筑面积为2,办学规模为个班,在校学生为100人。其中:教学2,行政2。项目建筑为框架结构,建筑耐久年限为7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设配套设施,购置相应教学、办公设备等。
1.6 建设期限
2008年12月~20年月
1.7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
1.8 项目效益
本项目,是为社会生产、公共生活服务和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可以缓解压力,有利于促进全市教育稳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为国家和本地区培养人才的步伐,从外部环境上实现对当地社会发展的贡献。
1.9 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占地面积 亩 合约2 2 总建筑面积 2 6224 其
中 m2 3661 图书、行政综合楼 m2 2563 3 办学规模 人 1200 4 总投资 万元 5 容积率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由来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需要2.2.2项目建设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XX市总人口86万人,距XX市7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国道三南公路横穿东西,省道214线纵贯南北,衡枣高速公路与域区一线相连;湘江沿市县级域西北流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明显,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与“非金属之乡”之称。为了适应我国入世后的新形势,“十一五”计划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市”、“兴工强市”战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努力“把XX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区域性‘双百’中心城市”。能否完成“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市”、“兴工强市”、“人才强市”战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顺利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实现“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的飞跃,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学区布局,大力普及初、高中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素质高、基础扎实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2.2. 项目建设是满足教育的迫切需要
学生上学难,急需建学校已成为的当务之急。因此,解决适龄上学难的问题,带动经济的增长,推动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本项目建设的出发点。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编制依据
XX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年月由XX市委托市投资咨询中心编制,经过现场勘察和充分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后研究论证完成。
本报告主要以下列文件和基本资料为编制依据:
(1)国家教育部、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建标[2002]102号《城市普通中小党校校舍建设标准》;
(2)XX市(2008年);
(3)XX市人民政府;
(4)XX市总平面规划布置图;
(5)现行有关国家政策、法律法规;
(6)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和说明。
2.3.2 编制范围
(1)调查了解项目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所具备的建设条件;
(2)确定项目选址用地与总平面规划;
(3)通过调查和测算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技术初步方案;
(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拟定投资计划和实施进度安排建议;
(5)进行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
(6)从技术、生态环境各方面对项目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项目可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2.3.3 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1) 领导重视、政府扶持、部门支持
(2)建设资金有保证
(3)建设条件好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的整体发展方向,可以在设计、规划、报建、施工等建设过程中享受优惠政策,减少运作成本,降低风险,其发展潜力极为可观,同时该区域交通便利,材料供应充足,建设环境适合。
2.3.4 项目区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
XX市位于湖南省南部,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南岸。东隔舂陵水与耒阳市为界,南与桂阳县相连,西与祁阳县接壤,北濒湘江与祁东、衡南二县相望。地处北纬26°07’---26°36’,东经112°07’---112°41’。市区中心位于北纬26°24’,东经112°23’。土地总面积2046.6平方公里,合204660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占衡阳市总面积的13.36%。现辖七乡十六镇,2007年末全市人口为88.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17万人。
(2)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上升,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提高。2007年,XX市生产总值8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