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境作文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情景小作文精选
题目一:
一天,某省重点中学收到一个通知,一国外教育部门的调研团要来校听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选派本校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心准备。上课开始了,教师的教学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学生们积极思考,回答准确。课后,对这堂课从教学的老师到陪同的领导均认为整堂教学过程十分圆满顺利,到国外教育调研团点评时,他们的一个问题却让在座的老师和领导们均愣住了,他们问“既然学生都会了,为什么还要讲这堂课?”.??????? 不知道上面这个故事给各位老师有何启示?你认为“既然学生都会了,为什么还要讲这堂课?”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请各位教师根据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写一份教学反思或是教师自己的成长故事。
原创例文
懂不等于会做
有句话叫:“懂不等于会做,会做不等于做对。”
我常看见一些学生,平时以为自己已经“熟能生巧”了,却在测验中被一些最基本的题目绊倒。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往往会停留在一个“懂了”的阶段,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可能没有留意,对于知识的核心所在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常常就懂个大概。这样的学习是不足的。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实质是通过一定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从基本的认知走向深层的理解、从“懂了”过渡到“做对”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是学生整个学习认知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学理论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教师个人而言,上课也是磨练自我、与学生对话的重要过程。在学生“懂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引导活动,对于教书育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因此,我认为“懂不等于会做,会做不等于做对”。
题目二:
看过一篇博文:文中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变成教育家?教育家的炼成肯定是在一种非常大的困难面前,在很多不理想的工作状态面前,他一一解决,迈过一道一道坎,才成为教育家的。陶行知当年创办的第一个乡村学校,条件也是很差的,但他就是在那里成为教育家的,他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在影响我们。”
本阶段学员们培训的重点是学习“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课程,请大家结合博文及“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专题讲座来思考下列问题,并将自己的理解整理成文。
1、在教学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去解决?请谈谈自己成功或是失败的经验或教训。? 2、课堂上如何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的是否掌握?请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你的实践经验。 3.请以班级某位具有良好学习习惯与成绩的学生为个案,设计一份个案研究方案。
原创例文
与许许多多年轻教师一样,多年前的我也曾经历过教书道路上一些棘手的状况。当时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对学生大致情况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出现了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同一道题目而学生在下面没有任何反应的状况,他们有些听懂,也有些不懂;听懂的有些不耐烦了,不懂的又不敢当面请老师复述一遍。于是,我觉得很迷茫。
后来我不断反思这个问题。在与很多老师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交流探讨、自己也通过其他各种渠道更多地接触并了解学生的上课心理之后,我作出以下总结:
当时是一名年轻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又急于求成(急于让学生听懂、理解),而忽视了课前要做更深入的准备工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课上讲述的是百分之一,而在课前备课中要进行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深入探究。厚积薄发,就有类似的道理。
教师与学生之间隔着一面墙壁,假若不讲这面墙壁打破,教学活动将会受到较大的阻碍。这种阻碍来自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了解。后来我学会尽可能多地向各班的科代表了解他们班的有关信息,并不断学习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技巧。这些对我今后教育工作方面的进步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以上所说的希望可以给予各位年轻教师一些宝贵的经验。
题目三: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孩子努力向上,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会使孩子身心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请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你如何引导学生面对各种压力?
原创例文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怎样引导学生在各种压力下健康成长、取得进步,是一个和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思考的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中的关键时期——从幼稚过度到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疏导能力有一定限度,对于一些来自个人学习、生活方面的压力未能及时用有效的方法和正确的心态应对,导致个人发展受到阻碍。例如:几年前我接触到一个毕业班的学生,各方面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却在一模考试中大失水准,还因病缺席体育加试,我不断向他本人、他的同学和家长了解有关情况,得知各方面压力——包括中考的压力、同学间竞争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都令他过度焦虑,再加上他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不足,导致压力在他身上产生了消极影响。于是我向他介绍了很多方法:尽可能多与家人、同学沟通,放学后到操场跑几圈……他按照我的方法做了以后,减压的效果很明显,他在第二轮复习中变得格外轻松,并在二模和中考取得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