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女装整体结构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女装整体结构设计
§1.衣身廓型与衣身结构比例
一、衣身廓型的分类
1.按照衣身整体造型分类
H型、A型、 T型、 X型、O型
2.按照衣身宽松程度分类
(1)B*-W*
宽身型:0~6cm
较宽身型:6~12cm
较卡腰型:12~18cm
卡腰型:18~24cm
极卡腰型:>24cm
(2)H*-B*
合体型:-3~0cm
小波浪型:0~4cm
波浪型:>4cm
(3)胸腰差、臀胸差的数值处理形式
侧缝(分割线)
前后省(分割线)
前后省+侧缝
侧缝+肋下省(分割线)+背缝
侧缝+前后分别有两条分割线
二、衣身比例
1.四分比例
俗称四开身,以人体前后中心线为基准,将人体围度基本均分为四份,左右两边出现侧缝、前后衣身的胸围分配基本上以B/4的形式出现。
2.三分比例
俗称三开身.以人体前后中心线为基准,前后衣身的胸围分配基本上以B/3和B/6的形式出现,或者前、侧、后衣身的胸围分配均以B/6的形式出现。
3.多分比例
衣身为多片,即衣身胸围可以任意分割形成任意比例的形式
§2.具体女装结构设计
一、马甲结构设计
1.马甲文化
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其中一种为“马甲”或称“坎肩”,男女皆着。样式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一般穿在里面,样式也比较窄小。清末时,有把马甲穿在外面的。还有一种多钮扣的马甲,称“巴图鲁看坎肩”( 巴图鲁是满语,是“勇士”之意)。这种马甲,四周镶边,在正胸钉一横排钮扣,共十三粒,俗称“一字襟”马甲,或称“十三太保”。先在朝廷要官服用,故称“军机坎”。以后,一般官员也多穿着,成为一种半礼服。本图为即一字襟马甲。
2.马甲的分类
(1)按照造型分类
女式基本型马甲
女式直身型马甲
女式U型领马甲
(2)按照形象分类
民族风情马甲
皮草马甲
休闲马甲
(3)按照用途分类
防寒马甲
羽绒马甲
运动棉马甲
3.马甲的结构设计
(1)女式基本型马甲
款式
规格尺寸
制图
(2)女式束带型马甲
(3)女式直身型马甲
(4)女式U型领马甲
(5)女式刀背线马甲
(6)民族风情马甲
二、衬衫结构设计
1.衬衫原型法结构制图
(1)高腰马蹄袖女衬衫制图
(2)荷叶边领女衬衫制图
(3)翻折领女衬衫制图
2.衬衫比例法结构制图
(1)衬衫规格
(2)衬衫比例法制图步骤
前衣片制图步骤:
后衣片制图步骤:
三、连衣裙结构设计
6.连衣裙结构设计
连衣裙是指衣与裙合成一体的服装,包括有腰线和无腰线两种形式,连衣裙包裹胸、腰、臀的躯干部分,设计的重点在于其外形轮廓。
四、上衣结构设计
上衣指衣长及腰、臀的有袖的包裹上身的衣服,上衣造型多样,不拘一格,变化丰富,活泼鲜明,穿着轻便舒适,运动机能性好,富于个性,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因而被女性广泛接受,作为休闲服装来穿着。
1.较宽松上衣结构设计
(1)款式特点
较宽松型女上衣,四开身,前后腰节处各有两个褶,有腰带束腰;袖口有袖口省的一片弯身袖;直线型八字翻折领。
(2)规格尺寸
部位 胸围 腰围 衣长 袖长 袖口宽 成品尺寸 104 74 58 56 22
款式特点
较宽松型上衣,腰节稍有上提,四开身。前片有过肩和横向竖向分割线。后片有过肩以及竖向分割线。由一片袖分割为两片袖。翻折领。
部位 胸围 腰围 衣长 袖长 袖口宽 成品尺寸 104 86 48 56 26
款式特点
四开身,一片袖,连翻立领。
部位 胸围 衣长 袖长 成品尺寸 100 68 54
圆领上衣
款式特点
圆领、圆下摆,袖口省一片袖,
部位 胸围 衣长 袖长 成品尺寸 104 55 56
2.上衣结构设计——女西服1
(1)款式特点:三开身,平驳领,单排两粒扣。
(2)规格尺寸 单位:cm
部位 胸围 衣长 袖长 成品尺寸 100 68 54
3. 上衣结构设计——女西服2
(1)款式特点(见下图)
八字领,单排二粒扣;圆下摆,有二个贴袋;前片设有腰省和通底肋省,后背中缝分割;衣袖为圆装袖,袖口开袖衩。
(2)原型规格 单位: cm
部位 胸围(B) 腰围(W) 臀围(H) 背长(BL) 袖长(SL) 规格 82 66 88 38 52 (3)制图要点
①后片按前腰节上1cm对位,追加衣长24cm,搭门宽为2.5cm。
②胸围追加3cm(全片为6cm),分配比例为3:0:0:0,成品后胸围为82+16=98cm。
③前、后横开领各增大0.7cm,后侧颈点抬高0.5cm。
④前肩点延长0.7cm,后肩点抬高0.7cm,延长量根据后肩斜线吃势而定。⑤贴袋的袋口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