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课堂实践与反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少教多学”课堂实践与反思
摘要:记述了开展“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认为“少教多学”源于“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是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的教育模式。“少教多学”课堂的教学目标,由传统课堂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化,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学习方式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1-003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中,这样表达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国外已教改实施多年。在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也正引导着许多教育工作者不倦地实践、追求。
1 认知“少教多学”
早在20世纪60年代,教育家叶圣陶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以“少教多学”模式教学,犹如让孩子在学步车中锻炼自己的脚力,最终为的是孩子的独立行走。教师的“少教”不是学生“多学”的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学生的“多学”也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而是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自主学习。“少教多学”课堂,教师不再以传授知识为惟一任务,而是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等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深度学习;这样的课堂,还承载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功能。“少教多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
可见,“少教”改变了教师课堂中孤独强势的教学地位,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协助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教师用智慧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学生看书能懂的知识、借助工具能想通的知识、相互交流能明白的知识,均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在学生思维的空白处“少教”。这样,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增长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多学”效果。
2 实践“少教多???”
为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近年来,我校多次开展了各学科的“少教多学”课堂改革研讨活动,采用公开课研讨模式,促进教师对“少教多学”课堂的认知和实施。下面是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乙烯的结构号性质”的研讨课简录。
3 反思“少教多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体部允是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然而,要改变教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其艰难性也可见一斑。“少教多学”是对传统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的一个历史性改革,它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3.1 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是实施“少教多学”的前提
传统的课堂结构中,教师和书本知识是课堂的中心,教师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充实,如何让学生听懂会做习题。“少教多学”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以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等设计教学、设计师生的课堂活动,教师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提示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本节课以学生的4次活动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动手搭建模型;交流对比乙烷和乙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和键能数据,推测乙烯可能的性质,并设计实验证明;设计实验对比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观看动画加深对加成反应本质的理解,尝试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现知识的升华。课堂中,少了浮于表面的一问一答,减少了教师繁琐的讲解时间,学生有了更多自己看书的时间,更多观察时间,更多动手时间,更多思考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摸索,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2 选择教学方法是实施“少教多学”的基础
选择教学方法是实施“少教多学”的基础,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主要以教师“多教”学生“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少教多学”课堂,要求教师的准确定位,以教师可以“少教”定位教学法则,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只需讲好重难点、点拨规律、讲好易混点、易错点、讲好方法。例如,关于关于乙烯的加成反应性质的教学,常规的教学方式为,教师通过出示模型,提问乙烯与乙烷结构有哪些不同点?分析乙烯、乙烷中碳碳键的键长和键能大小,推测乙烯可能性质。然后教师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引出加成反应的概念,让学生观看模拟动画加深对加成反应的理解,最后教师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笔记作为对加成反应的认知升华。本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生通过动手搭模型感知物质的空间结构,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数据,发现乙烯可能具有特殊的性质,然后在教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