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高三复习教案(沈天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 题
2 牛顿第二定律
计划课时 3 节
复
习
目
标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2.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会进行相关的判断
3.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复习重点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复习难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复习方法
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过 程
【复习知识体系归纳】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 成正比,跟物体的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 .
2.表达式: ,该表达式只能在国际单位制中成立.
二、单位制及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1.单位制: 单位和 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1)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是 、 、 ;它们的单位分别是 、 、
.
(2)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l
?
m
质量
m
?
kg
时间
t
?
s
电流
I
安(培)
?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
物质的量
n
摩(尔)
?
发光强度
I
坎(德拉)
cd
[温馨提示] (1)有些物理单位属于基本单位,但不是国际单位,如厘米、克、小时等.
(2)有些单位属于国际单位,但不是基本单位,如米/秒(m/s)、帕斯卡、牛(顿)等.
三、超重和失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
(2)视重:当物体在 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
现象
实质
超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自身重力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竖直向上的分量
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自身重力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
完全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且a=g
四、两类动力学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求出物体的 ;再知道物体的初始条件(初位置和初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在某时刻的 和在某段时间的 ,也就求出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由 可以求出加速度,再根据 可确定物体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或与力相关的某些量,如动摩擦因数、劲度系数、力的方向等.
可用程序图表示如下: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的“五性”
(1)矢量性(2)瞬时性(3)因果性(4)同一性(5)独立性
2.瞬时加速度的问题分析
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1)刚性绳(或接触面):(2)弹簧(或橡皮绳):
解答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1.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分析流程图
2.基本方法
1)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特点,如果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明确整个物理现象是由哪几个物理过程组成的,找出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再分别研究每一个物理过程.
(2)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计算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画出示意图.图中应注明力、速度、加速度的符号和方向.对每一个力都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免分析力时有所遗漏或无中生有.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通常先用表示物理量的符号运算,解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然后将已知物理量的数值及单位代入,通过运算求结果.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解题的方便,选出被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好受力分析图,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
(3)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
(4)求合外力F合.
(5)根据牛顿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