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知识重点整理版.pdf

发布:2021-08-19约2.82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知识重点整理版 总论 X 线成像基本原理 三个步骤: 1. 数据采集:所选层面体素 2. 重建图像:数字矩阵像素 3. 图像的存储及显示 分辨力 1. 空间分辨力( ) 空间分辨力不如 X 线照片 2. 密度分辨力( ) 分辨率较普通 X 线高 10 ~20 倍。 3. 时间分辨力( ) 扫描一周所需时间 单螺旋 螺旋扫描方式是指机架连续旋转,连续产生 X 线,检查床以一定速度前进后退, 围绕人体一段体积螺旋式采集数据,为三维信息。 多排螺旋 高速螺旋 360 度一次扫描多层,覆盖范围、扫描速度大大提高 X 、Y 、Z 轴相同分辨率的各向同性图象 图像特点: 以不同的灰度体现组织的密度的高低的细微差别(与常规 X 线图像一样) X 线衰减系数体现密度高低的程度 - 量化 X 线衰减系数—值来表达组织的密度 值:单位 单位体积组织对 X 线的吸收系数,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 骨 软组织 水 脂肪组织 空气 +1000 +20-50 0 -70-90 -1000 基本知识 人眼分辨: 16 级灰阶 窗宽:荧光屏图像上所包括 16 个灰阶的值范围 窗位:是指观察其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值为中心观察。肺窗、纵隔窗、 骨窗、软组织窗等。 水: 0 ;软组织: 20 —60 ;脂肪: 70 —90 窗宽大:层次多,组织对比减少,细节显示差 窗宽窄:层次少,组织对比增大,细节显示好 造影增强扫描: 静脉内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再行增强扫描 造影剂: 60% 泛影葡胺——离子型 注意:造影前碘试敏,注意造影剂不良反应 1 / 21 目的:①增加病变组织周围组织的对比,提高病变分辨; ②了解血液循环状态 ,不同的病变增强特点,助于定性。 成像基本原理(氢原子磁矩进动学说) 1. 氢原子核的磁矩平时状态:杂乱无章 2. 氢原子核置于磁场时状态;磁矩按磁力线方向排 3. 施加射频脉冲:原子核获得能量(磁化向量偏转) 4. 停止发送射频脉冲(),产生信号 :利用人体内固有的原子核 (氢质子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共振现象,吸收能量 并释放信号,将其采集并作为成像源,经计算机处理,形成人体图像。无危险性。 读片的基本方法: T1 :水、脑脊液、尿液——黑色 T2 :水、脑脊液、尿液——白色 像:水、脑脊液、尿液也为黑色(在 T2 的基础上,抑制自由水,实为重 T2 的水 抑制像) 优点:①增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 ②由于抑制脑脊液,脑表面病变不易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