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临床本科,复习重点.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总论
1.X 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X 线是由高速运动的电子群撞击物质突然受阻时产生。具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和生
物效应五大特性。
2.X 线成像原理(选择题)
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对 X 线吸收也不同
高密度——对 X 线吸收多,平片上呈白色。 (骨骼、钙化灶)
等密度 (肌肉内脏液体)
低密度——对 X 线吸收少,黑色透亮影。 (脂肪、空气)
3.透视与射片的优缺点比较
透视 优点:简便易行,可动态观察 缺点:分辨率低,不能永久保存。
射片 优点:受检者的 X 线照射量较少,图像清晰,可永久保存,便于教学、科研和复查时对照。 缺点:
区域受限,不能动态观察。
4.X 线防护原则
X 线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防护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实际工作中要遵循: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三项原则。
5.CT 的三个概念:体素、像素、 CT 值
体素 voxel 将成像时有一定厚度的体层分成若干个小单元,这些小单元称为体素。三维概念
像素 pixel 一副 CT 图像 (平面图像) 由很多矩阵排列的小单元 (小矩形)组成, 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 (小
矩形 1.0mm*1.0mm )称为像素。
像素越小,分辨率越高(分辨细节的能力) ,图像越清晰。
CT 值 :单位体积的组织对 X 线的吸收系数,换算成 CT 值——表示组织密度的高低
骨皮质 1000HU
软组织 20-60
水 0
脂肪 -80
空气 -1000
6.影像对比剂(造影剂) contrast
高密度:硫酸钡,水溶性有机碘化合物(泛影葡胺,离子型,可发生不良反应和肾毒性,造影检查前需要做
皮试)。
不良反应有轻度(不需处理)中度、重度(休克、惊厥)和死亡四种。
低密度: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7.英文缩写: PACS DICOM HIS RIS
PACS archive(存档)
医学影像的存档和传输系统 的五个组成成分:图像的采集、网络的分布、图像的管理及海量存储、图像的浏
览查询及拷贝输出、与信息系统的集成。
DICOM 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 标准
HIS 医院信息系统
WWW.ESHUGE.NET
RIS 放射信息系统 radiology ——放射科用的,有弱化趋势。
神经系统
1.蝶鞍 正常前后径 深径
2.颅骨 skull 能辨别出额骨、顶骨、颞骨、枕骨。
3.基地神经节的结构 复杂 常考;颅脑先天畸形 少见,不考。
4.P51 脑出血 MRI 各期信号鉴别
超急性期 小于 6h 氧合血红蛋白 抗磁性 T1 等信号; T2 高信号
急性期 6-72h T1 等或稍低信号; T2 极低信号
亚急性期 3d-4w( 周) 早期 T1 演变为周边高信号、中心等或低信号, T2 仍为低信号;接着 T1 及 T2 均
为周边高中间低信号;晚期 T1 及 T2 均为高信号
慢性期 含铁血黄素 顺磁性 T1 及 T2 均为高信号
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DSA 金标准
脑内动静脉畸形 AVM 供血动脉与引流动脉之间无正常毛细血管床, 动静脉短路, 周围脑组织因缺血而萎缩
——盗血现象。表现为出血、癫痫和头痛。
颅内动脉瘤 CT 靶形证 基底动脉瘤为动脉内栓塞的绝对适应症
5.P55 颅内肿瘤(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 三个重点)
神经胶质瘤 多发于大脑半球
脑膜瘤 来自蛛网膜颗粒细胞 多见于矢状窦旁、大脑镰和嗅沟
CT 平扫 多为高密度,增强呈均匀一致的显著强化,边界锐利
垂体腺瘤 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垂体微腺瘤 d 不超过 1cm;
垂体大腺瘤 d 大于 1cm 且突破鞍隔。 冠状面 哑铃状
CT MRI 不均匀信号,增强 不均匀信号 矢状面 束腰征(受鞍隔束缚)
颅咽管瘤 小儿多见 X 线 钙化(颅内肿瘤中钙化率最高,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