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8年历史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doc

发布:2017-02-16约8.9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解题思路:单项选择题多是考细节性的题目,这就要求在看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全面细致,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应该熟记,另外还要善于发现历史的纵向对比差别,的还原历史。 1、在铭文中明确记载周武王伐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青铜器是 A 毛公鼎 B 何尊 C散氏盘 D利簋 答案D。这几件皆属于周时期的青铜器,区别的难度比较大,需要扎实的基础的知识。毛公鼎属于西周晚期的青铜器,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政治事件;何尊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酒器,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散氏盘是西周后期的青铜器,上有铭文350余字,内容为土地交易移交时的约契,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珍贵史料;利簋记录了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武王征商簋”。 2、为《三国志》作注的学者是 A 颜师古 B 裴松之 C 陆法言 D 刘孝标 答案B。本题考的是历史文献学的知识。颜师古是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是研究《汉书》的专家,他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他的力作《汉书注》中;裴松之为东晋史学家,是《三国志注》作者;陆法言是隋朝的音韵学家,代表作是《切韵》,是汉语音韵学的第一经典;刘孝标是南朝梁时的文学家,他以注释刘义庆等编撰的《世说新语》而著闻于世,其代表作是《广绝交论》和《辨命论》。 3、最终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的北魏皇帝是 A 道武帝 B 明元帝 C 太武帝 D孝文帝 答案C。道武帝拓跋圭是北魏王朝的创建者;明元帝拓跋嗣是北魏的第二任皇帝,他虽英年早逝,但上承开国君主拓跋珪武功建国,下启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第三任皇帝,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后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 4、中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是 A 《农书》 B 《农政全书》 C 《农桑楫要》 D 《农桑衣食撮要》 答案C。《农书》的作者是元代农学家王祯,他收辑旧闻的基础上编成《农书》;《农政全书》是后人根据明朝徐光启的农业著作编纂成的书籍,在其去世后刻印出版;《农桑楫要》是元代初年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是政府用来指导农业生产之用的;《农桑楫要》是元代杰出的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所著,《农桑衣食撮要》又名《农桑撮要》、《养民月宜》二卷。约一万五千余字,按“月令”体裁撰写,列有农事二百零八条。按月列举应做之农事,包括农作物、栽培,家畜、家禽饲养,农产品的加工、贮藏等。全书文字通俗,简明扼要。 5、明末清初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参与编纂《崇祯历书》的是(? )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张诚 D 白晋 答案A。汤若望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崇祯三年(1630),同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16世纪欧洲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矿冶全书”中译本定名为“坤舆格致”,崇祯七年,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南怀仁于1658年来华,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著有《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图说》、《西方要记》;张诚是中国清代来华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1689年,张诚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1690年入宫为康熙帝讲授欧几里得原理、实用几何学及哲学,著有《满文字典》4卷、《几何原理》、《几何学》、《哲学原理》等;白晋于清康熙二十六年来到中国,是一位对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6、洋务运动初期,清政府设北洋大臣专管北方三口通商事务,三口是指(? ) A 天津 牛庄 登州 B 牛庄 登州 烟台 C 天津 登州 烟台 D 天津 烟台 牛庄 答案A。咸丰八年(1858)、十年(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订立后,清朝为适应北方沿海通商口岸开放的形势,办理通商和外交事务,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在天津新设三口通商事务大臣,管理北方所有洋务,海防各事宜,三口指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 7、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的三个国家是指(? ) A 英 美 法B 俄 法 德 C 英 法 德 D 英 俄 德 答案B: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六日后,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 8、孙中山正式确定“中国国民党” 党名的时间是(? ) A 1912年8月 B 1914年7月 C 1919年10月 D 1924年1月 答案C:此为时间常识题。19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