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家有宝宝大脾气.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编者按:曾奇峰老师说过,做父母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升迁。当爸爸妈妈们还沉浸在初为人夫母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时,烦恼又不期而至了。宝宝脾气大,无理取闹,打不得骂不得,听之任之又怕宝宝养成刁蛮的个性,真是头疼。听听心理学家的建议吧,也许会对你有不小的帮助呢。 我家康康一岁三个多月了,近来脾气变的越来越大。前几天家里的电视遥控器没电了,他的小姑姑拿出电池来换,他就是不愿意。我们告诉他电池没电了,要换新的可是小家伙就是不听,从他小姑姑手里抢过来,使劲的扔到地上。我对他说不可以扔东西,摔坏了就不能用了。让他自己拾起来,他象没听见一样不理睬。小姑姑拾起来,他跑过去抢过来又扔到地上。我们让他拾起来他就大哭,不仅如此还坐到地上不起来。类似的事很多,经常不合他的心意的时候就摔东西,趴到地上耍赖。每次出现这样的事我都耐着性子给他讲道理,可是有时实在忍不住了也会吓他或是打他屁股。但是他的脾气似乎越来越大了,一天中发脾气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我怎样才能引导他不让他发脾气呢? 教宝宝为什么会愤怒 教宝宝一出生就有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和悲哀。在这四种基本情绪中,愤怒出现得较早和较频繁。随着宝贝渐渐长大,需求越来越多,引起愤怒的事件也更多地体现为高级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的情况: 1.身心不舒服 愤怒是教宝宝的本能情绪,是由于他的本能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的,比如饥饿、口渴、尿湿不舒服,最初宝贝都是用愤怒的方式“通知”大人。有句俗话说“人困则多怒”,有的宝贝疲劳时也会发怒。有的宝贝想让大人抱抱,大人不理睬,也会激惹他生气发怒。 2.没履行诺言 不履行诺言是激怒教宝宝的一种重要事件。比如一位爸爸带教宝宝坐公交车,上车前答应让教宝宝刷卡,但上车后,爸爸害怕宝贝刷卡太慢,耽误别人上车,没让他刷。这样,宝贝一下就生气了,一定要重刷一次,没得到满足非常愤怒,说爸爸是骗子,非要重新刷卡不可。 3.权利被剥夺 前面提到的阿其,就是与小朋友做游戏的权利被剥夺而引起的愤怒。3岁前的宝贝认为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没有条件限制的,即使做事情的方式是错误的,他也不认为是自己的错。所以,阿其认为咬小朋友是小朋友的错,是小朋友与自己抢玩具的自然结果,现在妈咪要隔离自己,他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 4.自尊心受挫 3岁前的宝贝接受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在众人面前批评和训斥宝贝容易让他感觉自尊心受挫,继而可能激起他的愤怒。 怎样安抚愤怒的宝贝 1.尊重宝贝愤怒的权利首先,妈咪需要认可宝贝有权利愤怒。愤怒是宝贝自我肯定的表示,说明他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而一个不敢怒或者敢怒而不敢言的人,很有可能形成抑郁情绪。 所以,妈咪要把宝贝愤怒的权利与愤怒的行为方式区分开来,由于宝贝的行为能力有限,他们通常用不恰当的愤怒方式行使自己的愤怒权利,以致妈咪拒绝宝贝愤怒行为方式的同时,也拒绝了宝贝的愤怒权利,而妈咪应该做的事情正是尊重宝贝愤怒的权利,引导宝贝学习正确的愤怒行为方式。 尊重宝贝愤怒权利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用眼神和言语帮助宝贝确认自己的情绪状态,妈咪蹲下来,用平静的眼神看着宝贝,也鼓励宝贝看着妈咪,并平静地对宝贝说:“你是不是生气了?”“妈咪看出你的愤怒了。”宝贝能感受到妈咪是在理解、认可和接纳自己的愤怒情绪,这有助于他减缓愤怒的情绪。 .关注引起愤怒的事件小宝贝表达愤怒的行为方式很简单,一般都是哭闹乱叫、拳打脚踢、在床上地上打滚,3岁以上的宝贝可能采取隐忍或报复。 不管怎样,当妈咪判断宝贝产生愤怒以后,不要被他愤怒的行为方式所迷惑,而是直接关注引起愤怒的事件,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高宝贝做事和做人的能力。比如阿其咬人和虐待布偶都是愤怒的行为方式,而引起愤怒的事件是没有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妈咪的关注点应该是后者,宝贝也会跟着妈咪不再继续耍脾气,在妈咪的引导下,回忆和梳理刚才发生的事件。 3.妈咪不可以要求平等愤怒的权利不只宝贝有愤怒的权利,妈咪也有愤怒的权利,但是为了宝贝的健康成长,妈咪与宝贝不可要求平等的愤怒权利,否则,其结果只会“两败俱伤”。 所以,不管是宝贝多么不听话,多么让妈咪没面子;不管妈咪是多么疲劳,多么心烦意乱,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对正在发怒的宝贝高嗓门、敲桌子、踢板凳、摔门甚至打宝贝。 心理学提供的办法是,在自己想发火的时候强迫自己数数或深呼吸,在将要发怒时赶紧先闭上嘴巴,在心里从1数到10,或走开现场一会儿。 4.提高宝贝产生愤怒的预测水平人的情绪爆发常因事情出乎意料导致,所以妈咪要注意观察和总结哪些事件出乎意料之后可能导致宝贝愤怒,从而掌握宝贝的情绪变化规律,然后预备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宝贝因情境变化而不能如愿时产生激动的情绪。 就像前例中的爸爸在答应让宝贝刷卡的时候,也要跟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