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玩具偏好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回顾.ppt

发布:2018-05-01约3.06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玩具偏好的性别差异研究回顾 The review of children‘s sex-typed toy preferences 刘宣文 Liu XuanWen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Institute of Children’s Culture ZheJiang Nomal University, China The contents of this report Children’s sex-typed toy preferences What influences children‘s sex-typed toy preferences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 of Children’s sex-typed toy preferences Research methods of Children’s sex-typed toy preferences Conclusion and Advice Preface 2008年度中国玩具创“星”设计大赛,这次大赛将设奖玩具分类成女孩玩具,男孩玩具,教育类玩具等6个类别的金银奖。 一、儿童玩具偏好的性别差异研究 Children’s sex-typed toy preferences 有研究显示,在选择玩具时,跟有性别倾向性的玩具相比,儿童倾向于选择中性玩具。比起玩与性别不符的玩具,儿童更喜欢玩与性别相符的玩具。 儿童在玩具选择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在4-5岁间显著增强,在7-9岁间趋于稳定。对自身玩具选择的性别刻板印象在5-6岁时显著增强。婴儿和初学走路的孩子的玩具选择更加具有灵活性。 男孩比女孩更早发展对带有性别倾向性的玩具的兴趣。女孩的玩具偏好比起男孩显著的女性化。对女孩,年龄越小,玩具偏好越女性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玩具偏好更少女性化。 男孩的性别刻板程度比女孩高,对玩具广告中性别刻板的信息更加敏感。 二、儿童玩具偏好的影响因素 What influences children‘s sex-typed toy preferences 1、社会因素之一:社会期待,性别刻板信息,情境限制与儿童玩具偏好 Tarja Raag(1999)探索了性别的社会期待,性别刻板,情境限制对儿童玩具选择的影响。 杜丹等人在2005年的研究显示,3~6岁的学前儿童对加入刻板信息后的男性角色刻板程度最高,对无任何附加信息的女性角色刻板程度最低,其中男孩对女中性角色的刻板程度最低, 对自身的玩具选择最为刻板,而女孩则对加入刻板信息的男性角色刻板程度最高 。 社会因素之二:媒介与儿童玩具偏好 Jennifer J.Pike(2005)探索了电视广告对儿童玩具偏好的影响。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在特殊条件下,使用故事书,画,反性别标签的物体等可以改变一些孩子的性别刻板的玩玩具行为。 2、家庭因素与儿童玩具偏好 Clyde C.Robinson(1986)在对父母买给儿童的玩具的分析中,区分除了儿童自己要求的玩具和儿童没有要求的玩具,结果发现在无要求的条件下,父母选择的玩具是更中性的。 Eileen Wood(2002)研究了养育经验对儿童玩具偏好的影响。 3、生物进化论观点与儿童玩具偏好 Gerianne M.Alexander等人从进化论的角度对其进行质疑。在他们2002年的关于非人类灵长类中儿童玩具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发现猴子在玩具选择中显示了性别差异,就和儿童的情况相似。 Cornelieke van de Beek(2007)研究了黄体酮水平与儿童玩具偏好的关系,指出在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对母亲血清和羊水中的黄体酮水平与出生13个月的男女婴儿的玩具性别偏好有关。 Gerianne M.Alexander(2006) 使用眼动技术检测了成人的玩具偏好与空间能力,手指长度比例的关系,研究发现那些对具有男性特征的玩具更多关注的男女性有更好的定位能力和更小的手指比例(食指与无名指的长度比例),出生以前的荷尔蒙水平促进了持久的具有男性特征的玩具偏好。 Pamela Wilansky-Traynor(2008)从儿童性别图示,成人观察者的存在,玩具本身的吸引力特性等多个维度综合探究了儿童玩具偏好的影响因素。 三、儿童玩具偏好的干预研究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 对儿童玩具偏好的干预主要来自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两个层面 : 一方面,从认知层面上改变儿童的态度以及对玩具的性别适宜度的觉知。Jennifer J.Pike(2005) 另一方面,从行为层面上改变儿童性别刻板化的玩玩具行为。Vanessa A.Green(2004) 四、儿童玩具偏好的性别差异的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