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异丙酚与七氟醚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比.doc

发布:2018-01-30约2.5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丙酚与七氟醚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比 蓬溪县健顺王中医骨科医院麻醉科 四川遂宁 629100 摘要:目的 对比异丙酚与七氟醚全麻术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ASA分级I~II级标准,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行异丙酚全身麻醉术,对照组行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术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MMSE评分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较佳。结论 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全麻术后患者苏醒速度较快、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早、有效降低了插管时间与苏醒监护时间,更适合老年手术患者应用。 关键词:七氟醚;异丙酚;老年患者;全麻术;认知能力 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麻醉后数日患者意识、记忆力、定向思维、认知情况、睡眠情况紊乱,是一类可逆性畸形精神紊乱综合征,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医疗界针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给予了针对性探讨,从多类麻醉药物应用层面给予了定向对比研究,以期最大程度降低全麻术所造成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1]。本研究定向选取了七氟醚与异丙酚两类麻醉药物,针对二者应用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层次给予了深入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会诊,68例患者均满足ASA分级I~II级标准,术前血压正常,认知功能无显著异常,排除心肾、肝胆等脏器并发症、神经疾病病史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法将两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72.7岁,平均体重59.4kg。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73.7岁,平均体重58.3kg。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d行MMSE评分,评分分值均>24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未给予麻醉药物与镇静、镇痛药物,入手术室后给予患者氧气面罩吸氧同时,开放患者静脉通道,对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作实时检测。采用咪达唑仑药物0.03mg/kg、芬太尼药物2mu;g/kg、维库溴铵药物0.1mg/kg、依托咪酯药物0.3mg/kg作快速静脉注射诱导,诱导之后作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通气参数设置为12次/min的呼吸频率,潮气量设置为6~9ml/k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0mmHg,吸呼比例为1:2。观察组给予异丙酚静脉维持麻醉,对照组给予七氟醚持续吸入1%~2%维持麻醉,必要时可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术中间断给予患者维库溴铵药物维持麻醉。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阿托品0.01mg/kg、新斯的明0.02mg/kg静脉注射,拮抗机松。当患者可以顺从医生口头指令活动、呼吸平稳、潮气量>300ml时,可作气管导管拔除[2]。 1.3 指标观察 麻醉术后评估指标涵括了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等指标。对于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评估采取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分别对患者术后2h、6h、12h、24h治理状态作综合评分观察,观察其评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plusmn;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方差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患者各项苏醒指标评估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指标,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恢复时间,组间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当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于老年群体,对于患者病情康复、住院周期、生命质量等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目前针对其发病诱因及病理机制临床上仍未给予明确界定,初步判定同患者年龄、生活习惯、基础疾病、手术因素存在一定关联。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向的加大,接受手术麻醉的老年病患也逐步增多,如何降低其术后认知障碍,是临床麻醉中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异丙酚为现代临床常用型强效全身麻醉剂,具有着快速起效、麻醉效果强、药性持续周期短、药性平稳易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助推患者苏醒等特征,得以在各科室手术患者镇静范畴的广泛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