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3年修订版)修订说明 北京大学马....pptx

发布:2018-01-18约5.49千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3年修订版) 修订说明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仝 华一、修订工作的进程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修订工作的进程 2013年1月启动教材修订工作。 3月6日,教材编写组在广州听取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随后3天即对所有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并逐条研究。 3月9日,中宣部理论局对教材修订提出4条指导意见。 3月10日,教材编写组向中宣部理论局和教育部社科司报送修订意见,同时开始具体修订工作。 4月下旬,完成并上报(送审稿)。 5月-7月,进行送审期间的10余次修改和完善,7月28日,修订工作全部完成。 8月中旬,教材正式出版发行。二、修订的主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教育部社科司和中宣部理论局关于教材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实际,着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十八大精神是什么?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主题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这是因为,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同志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纲要教材修订课件和说明(2013-07-31)/2013-01-05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doc社会主义”。 ★对教材的相应修订 (主要有8点,在此介绍第1-5点,其他见“修订说明”。) 1.增写了一段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总括性的话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开篇的话) 2.增写了两段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的话 ▲李大钊指出: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见教材第106页) 见《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1923年9月—1924年4月),《李大钊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7页。 该文是李大钊为北京大学政治、经济两系开设的“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课的听课笔记。记录者邵纯熙,浙江余姚人,是当时经济学系三年级学生。全文约4.5万字。 ▲毛泽东修改中共中央向党的八大提交的政治报告时明确指出: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见教材第235-236页) 出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43页。写于1956年8月21日。其前边还有一句话:“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 3.增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的开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教材第203页) 4.增写:新中国最大的历史成就,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随后,把十八大报告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的第3-6自然段的精神写近教材(详见教材第203-205页)纲要教材修订课件和说明(2013-07-31)/(2013-08-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修订说明%20.doc。 5.增写了指明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