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中考试语文模块复习演示课件7.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7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 A 本题具体考查选用句式和对联知识及其运
用。解答本题,主要依据对联相关知识,如平仄相对、
词性相当、语意相调等来判断解答。A项无论从意境、
词语、平仄等哪个角度来看,都为最适合的答案。B项中
“深”“花”均为平声字,“阔”“日”均为仄声字,与上联相
应位置词语的平仄相同而非相对,明显不合对联格律。C
项“鲲鹏展翼”对“秋月芙蕖”,语法结构不同,意境亦难
协调,不如“春风杨柳”;“飞”为动词,而“碧”为形容
词,词性不同。D项中“雪”“竹”“岳”与上联相应位置上的
字声调均同,不能相对。;2.2007·浙江卷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
是( )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解析】 B B项“古稀”指“70岁”,“诲人无倦”扣住“老
师”;A项“花甲”是“60岁”;C项是挽联;D项是指“从事
教育工作近70年”。;;一、解题技法
(一)语言运用类修辞题解题方法
1.辨识题。这种题要善于抓住各种修辞方法的特征加以辨析,如:运用比喻时要注意喻体与本体二者之间有相似点,运用借代时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运用夸张要注意合理。例如:;第7讲 │ 技法点拨;第7讲 │ 技法点拨;2.理解题。这种题在理解语意时,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并且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表达作用,既要考虑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也要考虑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作用。例如:
②以下面句子为本体,写出一句句式相同并构成比喻关系的话。
所有的努力并非都能成功,但不努力绝不可能成功。
;第7讲 │ 技法点拨;3.评价题。这种题要掌握各种修辞在具体运用中的要求,也就是要掌握评价的标准。评价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或效果,不能系统地套用条文,要结合具体的表达对象和语言环境加以恰当的评说。例如:
③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的一项是 ( )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A.诗人使用拟人的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答案】 示例:一场雨可以激动一片田野,一棵芽可以振
奋一滩荒原。
;5.综合运用题。这种题要考虑各方面的命题要求,既有可能是修辞上的,也有可能是句式上的,还有可能是内容上的。例如:
⑤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解析】 这是一道句式变换题,把所给的句子改写为排比句,就要考虑排比这种修辞起码应具备的条件:分句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且分句之间具有连续性,分句的结构应具有相同性、相似性的特点。对所给的句子进行分析,“音乐家”“文学家”“画家”“一般人”可作为分句的主语,然后再把相关的语句进行整合。
;第7讲 │ 技法点拨;第7讲 │ 技法点拨;3.作文中运用修辞方法,会使文章文采飞扬。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和运用。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也是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辞格的判断、评价和运用的能力,所以,做题时必须把握整个句子、整个文段的内容,挖掘出里面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二、答题注意事项
1.注意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及作用。
了解考纲规定掌握的八种修辞格的概念和种类,着重掌握近年常考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的异同,能领会不同的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2.注意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修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修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修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连用。
(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修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