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发布:2018-04-27约2.15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 2017年月 1 前言 1 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 1 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 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2 2 锦纶6工业概况: 2 2.1 锦纶6切片发展概况 2 2.2 锦纶6纤维发展概况 2 2.3 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点 5 2.4 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情况 8 3 适用范围 9 4 编制指导思想 9 5 编制原则 10 5.1 要求 10 5.2 原则 10 6 编制过程 10 6.1 资料收集 10 6.2 编制过程 11 6.3 编制技术路线 11 7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13 7.1 基本要求 13 7.2 指标选取的说明 13 8 指标内容的确定 13 8.1 权重值与分权重值的确定 13 8.1.1 权重值的确定 13 8.1.2 分权重值的确定 14 8.1.3 定量、定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14 8.1.4 指标选取原则 14 8.2 指标选取 14 8.3 综合评价指数 16 8.4 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6 8.5 考核项目及指标值的确定 17 8.5.1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的确定 17 8.5.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确定 18 8.5.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的确定 18 8.5.4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的确定 18 8.5.5 产品特性指标的确定 19 8.5.6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的确定 19 8.5.7 指标值的确定依据 19 8.6 主要参考资料 20 9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20 9.1 指标体系实施的经济分析 20 9.2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20 9.3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 20 9.4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20 附表(三)指标体系意见汇总表 1 前言 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加快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8月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修编方案及工作分工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3】1907号文)。进一步完善了清洁生产促进工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和部门职责分工,要求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已纳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二批)《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 第8号)》。根据该公告要求,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作为发布前的技术审查单位,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负责组织编制《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6月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了《国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计划任务书》。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于2016年9月提交开题报告及初稿,并召开了开题报告论证会,与会专家组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4754-2011),建议指标体系名称《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清洁评价指标体系》修改为《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评价指标体系》。开题报告会议纪要要求,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维纶专业委员会及节能环保办公室于2016年6月,按三部委《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要求进行《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编制工作。 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对锦纶6工业的清洁生产管理手段 政府主管部门需了解锦纶6工业清洁生产水平状况、评估锦纶6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设置锦纶6工业节能减排导向目标;以及需要制定锦纶6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促进锦纶6工业实施清洁生产,进而规范和指导锦纶6工业清洁生产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在锦纶6企业中建立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清洁生产机制。因此需要尽快编制和出台一个《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对锦纶6工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管理工具和评价手段。 (2)锦纶6工业节能减排存在巨大压力 “十二五”我国化纤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面向“十三五”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化纤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结构调整阶段。因此,必须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工作在我国化纤行业的全面开展。 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化纤产品的第一大生产国,占世界化纤总量的6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