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合成纤维制造业(再生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合成纤维制造业(再生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评价指标体系 3
5 评价方法 8
6 指标核算与数据来源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各种能源折算系数推荐值 14
前????言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杭州贝斯特化纤有限公司、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安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百川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慈溪江南化纤有限公司、辽宁胜达化纤有限公司、杭州海科纤维有限公司、江西省丝源祥再生纤维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再生涤纶工业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和清洁生产管指标等五类。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采用回收的聚酯(PET)为原料加工生产再生聚酯(PET)瓶片、再生聚酯(PET)切片、再生聚酯(PET)泡料,及以其为原料生产纤维企业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环境影响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119-2006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
GB/T 11914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T 12998 水质 采样技术导则
GB/T 20106 工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编制通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 536-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693-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FZ/T 52010 再生涤纶短纤维
FZ/T 52025 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
FZ/T 54046 再生涤纶预取向丝
FZ/T 54047 再生涤纶低弹丝
FZ/T 54048 再生涤纶牵伸丝
FZ/T 51008 再生聚酯(PET)瓶片
《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5年)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年第33号公告)
3 术语和定义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聚酯(PET)整瓶
指生产或消费后,
聚酯(PET)毛瓶片
指经过破碎处理后的尚未经过分选、清洗的含有诸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标签纸和金
属中的一种或多种杂质的聚酯(PET)碎片,通常尺寸大于3.55mm×3.55mm以上。
再生聚酯(PET)
指回收的聚酯(PET)瓶片经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可以直接使用的瓶片,通常尺寸大于3.55mm×3.55mm以上。
3.4 再生聚酯(PET)泡料
指以回收的聚酯(PET)类纤维及其制品、聚酯(PET)膜等加工形成的膨化状颗粒。
3.5 再生聚酯(PET)切片
指以回收聚酯(废丝、浆块、包装材料、废纺织品等)为原料,采用直接熔融、液相增粘和醇解再聚合等方式获得熔体后采用水下切粒方式获得的尺寸在4mm×5mm×2mm左右的片状颗粒。
再生涤纶
指以再生聚酯(PET)瓶片、再生聚酯(PET)泡料、再生聚酯(PET)切片为原料生产的纤维。
再生涤纶纤维主要品种
3.6.1再生涤纶短纤维
指以再生聚酯(PET)瓶片、再生聚酯(PET)泡料、再生聚酯(PET)切片原料经过熔融纺丝生产
的涤纶短纤维。
3.6.2 再生涤纶长丝
再生涤纶长丝是指以再生聚酯(PET)瓶片、再生聚酯(PET)泡料、再生聚酯(PET)切片原料经
过熔融纺丝生产的涤纶长丝。
3.7 工业固体废弃物
指在再生聚酯(PET)瓶片、再生聚酯(PET)泡料、再生聚酯(PET)切片及再生涤纶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危险固体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
3.8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指工业用水中重复利用的水量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