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制造业氨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合成纤维制造业(氨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目?次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合成纤维制造业(氨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院、江苏双良氨纶有限公司、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阴中绿化纤供应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邦联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益邦氨纶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氨纶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主要包括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等六类。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氨纶生产企业(干法)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指标体系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98-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12998 水质采样技术导则
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Z/T 160.62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气体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
GB 5468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 9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HJ 537 水质 氨氮的测定 蒸馏-中和滴定法
HJ 62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69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 801 环境空气和废气 酰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HJ 828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
FZ/T54010 氨纶长丝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年第33号公告)
3 术语和定义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清洁生产
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氨纶
聚氨酯弹性纤维。由至少85%(质量分数)的聚氨基甲酸酯链段(—O—CO—NH—)构成。化学结构具有弹性和刚性链节重复基团交替排列的大分子。
3.3 氨纶行业
氨纶行业也称聚氨酯纤维制造行业,指以聚氨基甲酸酯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学纤维的活动的一类行业,本体系所指氨纶行业仅包括采用干法纺丝生产氨纶的工业产业。
3.4 干法纺丝
简称干纺。是将成纤聚合物溶于挥发性溶剂中,通过喷丝孔喷出细流,在热空气中形成纤维的化学纤维纺丝方法。
3.5 聚丁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MDI)
PTMG、MDI是氨纶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原料, PTMG(或PTMEG)指聚丁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MDI 指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
3.6 二甲基乙酰胺(DMAc)
二甲基乙酰胺的简称,也是氨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溶剂和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3.7 废液
主要源于精制工序所排放的含溶剂(DMAc)塔底液。
3.8 工艺废渣
在更换原液过滤器及喷丝板等作业时排放的废原液,凝固析出溶剂后,剩下的废固体胶块即为工艺废渣,主要含有高聚物、DMAc等有机物。
3.9 废气
主要源于纺丝甬道中DMAc蒸发后产生的气体和燃烧产生的气体,经一系列处理后排放到大气中。
4 评价指标体系
4.1 指标选取说明
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进行指标选取。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
定量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