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病毒的基本性状.ppt

发布:2017-04-18约2.25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概述 病毒一种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物质形式,是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自我复制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是否表现有生命取决于它的生存状态,病毒游离于宿主细胞之外时,不能生长、繁殖,不表现任何生命特征;一但进入细胞内,可复制大量子代病毒并感染邻近细胞。 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引起人类疾病的历史悠久,近几十年来有大量新现和再现的病毒威胁人类生存。;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 ;1973年以来新现的主要病毒;病毒的基本特性 ;病毒性疾病的特点;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形态;(一)病毒的结构;2、病毒衣壳;病毒衣壳的排列方式 根据壳粒排列的不同可分为: 二十面体对称:病毒核酸浓集在一起成球形或近球形,壳粒呈20面体对称排列,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 螺旋对称:病毒核酸呈盘旋状,壳粒沿核酸链走向排列成螺旋对称型,如流感病毒等; 复合对称:既有螺旋对称又有立体对称的病毒,如痘病毒、呼肠病毒和噬菌体。;对称结构;20面体立体结构病毒衣壳结构最稳定、坚固,内部空间容积最大,最有利于对基因组的保护的结构。;3、病毒的包膜;; 裸露病毒体 包膜病毒体;1、病毒核酸 每种病毒仅含一种核酸,可以是RNA或DNA;病毒核酸的主要功能: ①指导病毒复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释放核酸,自我复制同样的子代核酸 ②决定病毒特性:病毒核酸携带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决定病毒的全部生物学性状 ③具有感染性:有的病毒核酸进入宿主后能引起宿主感染,但是其感染性比病毒体低。因为它不易被细胞吸附,易被体液中及易感细胞膜上的核酸酶降解。; 2、病毒蛋白质 结构蛋白:是指组成病毒体的蛋白成分,包括: 病毒的衣壳蛋白:构成衣壳的亚单位--壳粒。 基质蛋白:连接衣壳蛋白与包膜蛋白的部分。 包膜蛋白:是有跨膜功能区的糖蛋白,多在病毒体外 ;非结构蛋白:可存在于病毒体内或感染细胞内,包括: 具有酶功能的蛋白:逆转录酶、蛋白水解酶、DNA多聚酶等为复制子代病毒所必须,同时作为抗病毒药物作用的靶部位而备受重视。 抑制细胞生物合成及病毒抗原呈递的蛋白:这类蛋白可存在于感染细胞内,不仅干扰细胞正常代谢,并有转化细胞作用、抗细胞因子及抗细胞凋亡作用。;;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病毒增殖的条件;一、病毒复制周期; 病毒复制周期;病毒复制周期; 2、穿入 指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染的细胞周期。主要有三种方式:融合 、胞饮 、直接进入 ;3、脱壳 穿入和脱壳是连续的过程,失去病毒体的完整性被称为“脱壳 ”。从病毒脱壳到出现新的感染病毒之间的时期叫病毒的“隐蔽期”。 ;4、生物合成 在此过程中,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酶、能量及场所进行核酸的转录、翻译与生物合成有关的功能蛋白和结构蛋白,并复制出大量子代病毒核酸。因没有完整病毒体出现,此阶段也为病毒的隐蔽期。; 5、装配 指将生物合成的蛋白质和核酸及其他构件,组装成子代病毒的过程。 病毒种类不同,装配部位也不同,DNA病毒多在胞核中装配,RNA病毒多在细胞质中装配。;;;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因宿主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或能量,使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自身成分,或不能组装成完整的病毒体的过程称为顿挫感染。 缺陷病毒: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称为缺陷病毒。当缺陷病毒不能复制,但却能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时则被称为缺陷干扰颗粒(DIP) 。 辅助病毒:一种病毒与缺陷病毒共同培养,前者能弥补缺陷病毒的不足,使缺陷病毒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则为辅助病毒。如HBV和HDV。;病毒增殖的干扰现象;第三节 病毒与环境;灭活:病毒在体外受到物理、化学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为病毒灭活。 病毒灭活的机制 (1)破坏病毒的包膜 (2)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 (3)损伤病毒的核酸;一、物理因素对病毒的影响;二、化学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易发生变异,它的遗传不稳定性是由病毒本身和宿主细胞共同决定的。 基因突变:病毒突变是由于核酸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置换、缺失或插入而造成碱基组成和顺序的变化而导致的遗传变异。;(一) 病毒突变的类型: 自发突变:是指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增殖时发生遗传物质的变化。 病毒突变率:10-6~10-8。 诱发突变:是指应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病毒和感染性核酸而发生的突变。 突变株:由基因突变产生病毒表型性状发生改变的毒株称为突变株。;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是指某种条件下能增殖,在另种条件下不能增殖的病毒株。如温度敏感突变株,低温培养能使病毒迅速减毒。目前许多减毒活疫苗均为该突变株。 宿主范围突变株:某些病毒由于突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