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古诗词三首 《牧童》诗意: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舟过安仁》诗意: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 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表现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 。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 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真是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公公,老婆婆?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真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小顽皮。 1.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 *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牧 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牧 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我好象看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我从中感到…… 舟 过 安 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我好象看到了……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我从中感受到了…… 学习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交流自己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