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保险公司财务集中管理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保险公司财务集中管理问题
第二章T公司现状与财务集中的必要性
2.1 T公司发展概况
T公司于1994年成立,总部设在上海。作为国内成立较早的中资保险公司,T公司
也是首家由企业出资成立股份制保险公司,目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6.48亿,其经营范
围包括承保各种财产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水险、意外伤害险、健康保险及金融服
务保险等业务。
在成立初期,T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以向长三角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公司于
2000年投资成立寿险公司,逐步形成包含产险寿险在内的多元化经营格局。此外,公司
在2000年后也开始部署实施“全国化”的经营战略,并于2005年初步构建全国化的经
营布局。截至2012年末,公司共设立了32家分公司(其中23家省级分公司、4家直辖
市分公司及5家单列市级分公司),255家中心支公司,822家营销服务部,覆盖了除宁
夏、内蒙古、青海、西藏、港、澳、台外等全国大部分区域。T公司共有近15000名员
工,并拥有近万人的营销员队伍,累计存量客户超过500万。
回顾T公司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其经营有起有伏,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时期来看待
T公司的发展之路:
1、第一阶段(1994年-2006年),其经营基本能处于盈利状态。
2、第二阶段(2007年-2009年),在进入2007年后,公司的经营步入不稳定的阶
段。在2008-2009保险发展机遇期,受到经营决策失误、股权变更频繁,管理层变动过
多等因素的干扰,公司出现了经营持续亏损、偿付能力不足、管理运营能力下降、品牌
形象受损等问题。此外,在2008年,公司甚至因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分支机构
被监管部门停止经营非车险业务。
3、第三阶段(2010年-2012年),新的一轮增资扩股正式开启。2010年,资本金由
20亿增至43亿。2011年,股东将资本金再次增加到56亿。资本金的充实极大改善了
公司的偿付能力,标志公司进入二次发展的新纪元。2012年是T公司“五年战略规划”
实施的第一年,公司将效益发展与规模发展相结合,保费收入在该年创下公司成立以来
历史新高,2012年全年保费收入为81.3亿元。在保费收入实现突破的同时,公司实现
4.84亿元的利润,扭转长期以来大幅亏损的状况。
目前,T公司已正式启动了集团化的建设工作,借助集团资产管理能力的优势,逐
步朝着以传统财险业务为基础、大力开拓创新领域保险产品的方向发展,以使公司成为
具一定市场竞争力、客户能力高、盈利能力强的优秀财产保险公司。
2.2 T公司实行财务集中的必要性
2.2.1外部要求
T公司推行的财务集中改革是在一定外部环境中产生的,并不是完全源于自身的主
观愿望,部分外部因素从客观上推动了T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改革的启动、深化及发展。
这些影响公司选择并深化财务集中管理体制的因素主要表现为:
1、监管部门对经营行为的规范性要求。在上世纪90年代,保险业步入发展的初期
阶段,大部分保险公司采取扩大市场规模的方式来增加品牌知名度的做法,这一经营手
法的特点是过多关注短期保费规模的扩大,而轻视了与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
要因素,如所经营业务的质量、客户的忠诚度、经营行为的合规性等内部经营管理问题,
其中又以经营行为的规范性和合规性的问题较为突出。虽然,我国保险市场总体规模在
这一粗放经营方式的拉动下,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但所隐藏的风险也在不断的积累。2006
年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后,这些风险逐渐浮出水面,受此影响,部分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
出现亏损,少数公司更是到陷入持续亏损的经营困局。为了规范行业的经营行为及提升
行业盈利能力,中国保监会于2008年后加大了对财产险市场的整顿力度,《关于进一步
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保监发2008第70号,以下简称70号文)则是掀开
整个整顿工作的序幕,70号文以财产保险公司业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作为此次整顿的核
心重点工作。随后,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业协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经营行
为的制度、规范、指引等举措。其中《保险公司财务工作规范》更是对保险业资金收付、
会计核算、财务人员等方面的管理进行了规范,硬性规定保险公司应对有关财务管理活
动采取集中的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求保险公司应建立与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相适应的财
务信息系统。
2、客户服务要求的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是衡量保险公司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国内保险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保险业的客户数量也呈上升的态势,客户数量的增
加给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几年,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备受
诟病,其主要问题是广大民众特别是保险消费者对保险业的服务水平及专业技能持不认
可的态度,并认为保险公司在销售展业方面存在着误导的成分。与此同时,理赔的服务
质量也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