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为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实录。主要包括《西游记》的作者、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基础知识,以及如何通过精读和跳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通过精读《西游记》中的经典段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跳读训练,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一些古典文学名著的基础知识,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对古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识别故事情节中的主要人物和基本事件,但对于《西游记》这样的奇幻题材,可能在理解其象征意义和哲学内涵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名著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在学习能力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个别学生在深入理解复杂情节和人物心理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视觉图像来辅助理解,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文字深入思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精读《西游记》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不熟悉,导致理解障碍;二是对于神话传说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影响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三是阅读跳读时,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堂参与和讨论中表现出犹豫和不自信,需要教师鼓励和指导。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音响设备。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资源库、在线学习平台。
3.信息化资源:《西游记》文本资料、相关图片、音频资料、视频片段。
4.教学手段: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展示。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营造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3.提问:“你们对《西游记》有哪些了解?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精读《西游记》选段,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教师出示《西游记》中的经典段落,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学生朗读选段,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如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白骨精的狡猾多变。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2.讲解跳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展示跳读步骤,如确定阅读目的、筛选关键信息、归纳总结。
-学生尝试运用跳读技巧阅读《西游记》的其他段落,分享阅读心得。
-教师点评并强调跳读的重要性。
3.分析《西游记》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背后的象征意义,如孙悟空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唐僧代表着信仰和智慧。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游记》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学生分组,选择《西游记》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每组表演一段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表演。
-教师点评并总结角色特点。
2.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阅读《西游记》的收获和感受。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点评并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
3.比赛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比赛,阅读《西游记》的指定段落。
-比赛结束后,各组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举例回答《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机智勇敢:如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利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白骨精。
-忠诚善良:如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始终忠诚于唐僧。
-嫉恶如仇:如降妖除魔,孙悟空不畏艰险,消灭妖魔鬼怪。
2.学生举例回答《西游记》中唐僧的性格特点:
-忠诚善良:唐僧始终坚持西天取经的信念,不放弃。
-坚毅顽强:在取经过程中,唐僧面对种种困难和考验,始终坚定信念。
-仁爱慈悲:唐僧对待妖魔鬼怪,总是以仁爱之心感化他们。
3.学生举例回答《西游记》中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
-猪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