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教学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科医学教学管理
篇一:全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全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全科医学是综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治疗病人各种疾病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医学学科。提倡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为目标,提供连续、综合、协调、可及的基层卫生服务。本课程主要介绍全科医学的基本观念、临床方法论和相关的技能等。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全科医学的思想、内容及全科医师的工作任务和方向,并为将来成为全科医师或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的沟通和协作打下基础。
三、时数分配
第一章 概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全科医学、全科医疗的定义,全科医学产生的科学和社会基础;熟悉全科医学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全科医师应具备的能力,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区别;了解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基础,国内外全科医学的发展状况。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全科医学、全科医疗与全科医师
一、全科医学 二、全科医疗 三、全科医师
第三节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基础
一、通科医师时代 二、专科化发展时代
三、专科与全科协调发展的阶段
第四节 全科医学产生的科学和社会基础
一、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 二、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 三、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的转变
四、医疗费用与“人人健康”目标的压力
第五节 国内外全科医学发展状况
一、国外全科医学发展状况 二、中国的全科医学
第六节 医学生学习全科医学的意义
一、树立整体医学观,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 二、真正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
三、激发医务人员从事全科医学的责任感 四、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和医德医风 五、提高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
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全科医学、全科医疗与全科医师
三、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基础 四、全科医学产生的科学和社会基础 五、国内外全科医学发展状况 六、医学生学习全科医学的意义
考核要求
一、全科医学、全科医疗与全科医师 1.掌握:(1)全科医学的定义;(2)全科医疗的定义; 2.熟悉:(1)全科医学研究的目的和对象;(2)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3)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的区别;(4)全科医师应具备的能力;
3.了解:全科医学研究的范围。
二、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基础 1.熟悉:全科与专科的协调发展; 2.了解:(1)通科医师时代;(2)专科的发展。 三、全科医学产生的科学和社会基础
1.掌握:人口的变化、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医疗费用和健康目标的压力对全科医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2.熟悉:健康的定义。
四、国内外全科医学发展状况 了解:(1)世界全科医师学会及其活动;(2)中国全科医疗的发展必须注意的问题。 五、医学生学习全科医学的意义
了解:医学专业人员学习全科医学的意义。
第二章 全科医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全科医学系统整体论的特点,掌握全科医学的十大基本原则,熟悉全科医学的整体医学观,了解一般系统论、还原论与传统的整体论的特点。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全科医学的整体医学观
一、对医学的认识
二、两种不同的医学模式
第三节 全科医学的系统整体论
一、一般系统理论
二、还原论与传统的整体论 三、系统整体论
第四节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一、以病人为中心的基层医疗 二、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
三、以社区为导向的服务
四、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五、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 六、综合性服务 七、持续性服务 八、可及性服务 九、协调性服务
十、团队合作的形式
考核知识点
一、全科医学的整体医学观 二、全科医学的系统整体论 三、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考核要求
一、全科医学的整体医学观
1.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 2.熟悉:对医学的认识。 二、全科医学的系统整体论 1.掌握:系统整体论的特点;
2.了解:一般系统论、还原论与传统整体论的特点。 三、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掌握:(1)全科医学的十大原则;(2)综合性服务的定义。
第三章 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病人就医背景,全科医师的应诊过程及临床判断的新工具,熟悉医师的作用,病人资料的收集,健康的价值观,临床判断的基本过程,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模式及病人管理和健康教育。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