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路径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献综述
临海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路径与对策研究
1 引言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开发起步晚、底子薄,都经历了一个以技术引进和模仿为主的发展阶段。以致不少人对技术创新的理解有泛化的倾向,将低水平的技术引进也看成是技术水平的巨大飞跃,漠视技术能力的自立与提升,片面追求简单的技术移植,造成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在这种背景下,自主创新概念的重要意义凸现出来。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自主创新日益成为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克敌致胜的法宝之一。在江浙一带,曾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民营企业是否有效进行技术、管理、市场、机制、文化创新,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临海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现状出发,具体分析其遇到的难题及拥有的优势,进而对如何推进民企创新能力建设发展进行探讨。
2.1 技术创新概念
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提出的,他认为创新就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以及实现工业的新组织。
其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给创新下了定义,索罗1951)对创新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伊诺斯1962)首次明确定义了技术创新的概念,并由此刺激了创新定义研究的兴起。伊诺斯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收工人和开辟市场等。阿罗普(1969)认为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研究中的可信问题之一,产品创新的成功有赖于企业对“机会”的把握和对创新产品的理性选择。而最具代表性的如弗里曼(1973)提出创新是包括与新产品的销售或新工艺、新设备的第一次商业性应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制造、管理以及商业活动。傅家骥(1998)将技术创新的过程表述为: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成顾客满意的产品过程;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成顾客满意的产品过程;技术创新过程是知识的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进化过程;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加工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是关键资源成长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是关键资源成长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是企业提高技术产品附加价值和增强竞争优势的过程。彭纪生(2003)强调自主创新是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关键技术上的突破由本企业实现。王瑞杰(2005)认为自主创新企业通过自身的研究与开发,攻破技术难关,形成技术上的突破,进而实现产业化。2.2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建立的微观基础,市场化首先要求民营化。在现在市场经济空前发展的国际条件下,民营化是八十年代以来重要的国际潮流。我国实现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十几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从市场中诞生,在竞争中成长,走过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民营经济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优越的政策环境中,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样面对着许多难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技术创新。国外许多学者多针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吴贵生在(2008)提出创新的作用:从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经济学家们对长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存在“经济长波”,即长周期的经济波动,而启动每一轮经济增长的正是重大的、根本性的创新。徐建国吴声怡2007)提出技术创新的特点:(1)风险性。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活动。技术创新过程中各未知因素往往难以预测,其努力的结果普遍呈随机现象,再加上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给创新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国外统计资料表明,技术创新通常只有2/3的成功率。(2)技术创新时间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所需的时间因其性质不同而异。据统计,大部分技术创新需要2-10年的时间。(3)一体化与国际化。技术创新主要是利用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对元件产品和工艺设备等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进行创新活动。它的这种性质要求技术创新活动必须一体化。这种一体化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外部,即产、学、研形成一体化,实现优势互补,保证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二是在企业内部,即技术开发部门与生产现场及质量管理和销售部门形成一体化。(4)外部性。技术创新具有外部性,即非创新者从创新中获得收益而不需支付相应的报酬。技术创新的外部性主要是由于技术创新的扩散造成的,主要反映在技术的外部性、市场的外部性、创新的利益外部性。
胡高伟(2004)提出技术创新有以下特点: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科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