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三单元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作业]
命 题 设 计 难度题号目标 较易 中等 稍难 单一目标 图象问题 1、2、3、4 10 追及与相遇问题 5、6、7、8 9 综合目标 综合应用 11 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0·聊城模拟)如图1所示的s-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图1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象中t1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3的平均速度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
解析:运动图象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A错;s-t图象中,t1时刻物体1的斜率大于物体2,故B对;v-t图象,0至t3时间内由速度——时间图象所围的面积可知4>3,C对;t2时刻物体2开始反向,t4时刻物体4的速度方向不变,加速度开始反向,D错.
答案:BC
2.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图2
B.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
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
D.在t=4 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
解析: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并非为物体运动的轨迹.由图象可知,在0~4 s内物体沿正方向前进80 m,非匀速;4 s~8 s内物体沿与原来相反的方向运动至原点.在t=4 s时,图线上该点处切线的斜率为零,故此时速度为零.由以上分析知A错,B、C、D均正确.
答案:BCD
3.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取g=10 m/s2.则(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图3
B.小球第一次反弹的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
解析:结合题给v-t图,可以确定是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的.由题图知0~0.5 s过程为下落过程,最大速度为5 m/s,A正确;0.5 s~0.8 s过程为反弹过程,初速度大小为3 m/s,B正确;由v-t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为位移可得反弹的最大高度为h=(0.8-0.5)×3 m=0.45 m,C正确,D错.
答案:ABC
4.(2010·东城模拟)一质点自x轴原点出发,沿x轴正
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经过t0时间速度变为v0,接着以-a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时,加速度又变为a,直至速度为时,加速度再变为-a,直到速图4度变为-…,其v-t图象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一直沿x轴正方向运动
B.质点将在x轴上一直运动,永远不会停止
C.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v0t0
D.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0t0
解析:由v-t图可知,质点先沿x轴正向运动,经2t0时间反向加速后减速,接着又正向加速后减速,如此反复,但每次位移总比前一次小,最终停止,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在2t0时刻离原点最远,其位移大小等于大三角形面积v0·2t0=v0t0,只有D对.
答案:D
5.小李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讲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 )
图 5
A.兔子和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
B.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两次
C.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是沿着折线跑的
D.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
解析:由题图可知,兔子和乌龟在同一地点,但不是同时出发,兔子自认为自己跑得快,肯定赢,所以比乌龟晚出发时间t1,故选项A错.图中乌龟和兔子的s-t图象两次相交,表示在比赛途中它们相遇两次:第一次是t2时刻兔子追上乌龟,第二次是t4时刻乌龟又追上了兔子,故选项B正确.乌龟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兔子也在做直线运动,只是中间停了一段,结果是乌龟先通过预定的位移到达终点,乌龟赢了.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为B、D.
答案:BD
6.(2009·广东高考)图6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图6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解析:甲、乙两物体在速度图象里的图形都是倾斜的直线,表明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是匀加速,甲是匀减速,加速度方向不同,A对C错;根据在速度图象里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可知在0~1 s内甲通过的位移大于乙通过的位移,B错;根据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D错.
答案:A
7.一列车队从同一地点先后开出n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排成直线行驶,各车均由静止出发先做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