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9章早古生代的地史-2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9章 早古生代的地史-2Early Paleozoic geohistory-2 宜昌三峡寒武系柱状剖面 华北板块寒武纪地层序列山东张夏剖面 S/O 鄂西宜昌剖面 第9章 早古生代的地史Early Paleozoic geohistory 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概况 第9章 早古生代的地史Early Paleozoic geohistory 洛阳龙门石窟 Stone carving 洛阳龙门石窟/O1m 洛阳龙门石窟;O1m;bioturbation 洛阳,龙门石窟 The End ●Global plate tectonics ● Plate tectonics of Chin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9.4 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概况Outline of the Pz1 plate tectonics 加里东构造阶段地史特征概述 加里东运动: 广义:所有发生在早古生代(寒武纪~志留纪)的褶皱运动 狭义:志留纪后期的褶皱运动 加里东褶皱带: 早古生代发生的各次构造运动所造成的褶皱带。 早古生代初期全球出现的稳定区 南方的冈瓦纳联合古陆,包括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印度、南极 北方的北美板块、俄罗斯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 全球早古生代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格局 加里东构造阶段地壳发展的主要特征 上述分散的大陆板块拼合和陆壳面积增生 全球早古生代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格局 加里东构造阶段的大陆与海洋构造格局变化 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对接,古大西洋关闭,劳俄大陆形成。 南方大陆与北方大陆被古特提斯洋相隔 华北、塔里木板块与扬子板块以古秦岭洋相隔 东冈瓦纳包括: 澳洲, 南极洲, 印度和西藏. 西冈瓦纳: 南美洲和非洲 1 劳(北美-Laurentia)俄(Baltica)大陆(Laurussia)拼合,加里东褶皱带(Caledonides)形成; 2 西伯利亚板块向北运动,华南和冈瓦纳(Gondwana)向南运动; 3 陆块由纬向分布逐渐转为经向分布 9.1 早古生代概述 Pz1 abstract 9.2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Pz1 life 9.3 中国东部早古生代古地理 Pz1 paleogeography, E. China 9.4 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概况 Pz1 plate tectonics 9.5 早古生代的沉积矿产 Pz1 deposit ores Eoredlichia 石煤、钒、磷、钡及多金属黑色岩系:扬子区寒武系早期 生油层:五峰期和龙马溪期 磷块岩:华南寒武系底部 重晶石:寒武系 邯郸式铁矿:马家沟组的碳酸盐岩地层中 石材及化石工艺品:燕子石雕,工艺石材 旅游景点:长江三峡岩溶地貌,龙门石窟(O1mjg) 早古生代地层中沉积矿产与资源 * * 9.1 早古生代概述 Pz1 abstract 9.2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Pz1 life 9.3 中国东部早古生代古地理 Pz1 paleogeography, E. China 9.4 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概况 Pz1 plate tectonics 9.5 早古生代的沉积矿产 Pz1 deposit ores Eoredlichia 华北板块—∈13—O2滨浅海沉积 其南、北为大洋环境 扬子板块—相对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环境 北缘是南秦岭裂谷 东南缘是被动大陆边缘 华夏板块 9.3 中国东部早古生代古地理 Pz1 paleogeography, E. China Cambrian 中国的古地理轮廓与震旦纪相似: 稳定沉积类型: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地台)、扬子板块(地台)和塔里木板块(地台)北缘,主要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 活动型沉积:分布于上述板块周围的海槽中,以复理石和类复理石沉积为主。 中国的寒武纪 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 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 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 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谷盆地 Cambrian paleogeography of the Yangtze plate 扬子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 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 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 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宜昌三峡剖面 Cambrian of the Yangtze plate扬子板块寒武系特征 遗迹化石丰富 浮游 古杯造礁 波痕、交错层理、 泥裂、食盐假晶发育 米氏旋回 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 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 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
显示全部